首页 2007年第4期

“时代主旋律”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作者:胡 平




  题目
  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公孙丑上》诡“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一定会有很多联想和感慨,请你就其中一点或几点,以“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湖北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等八所重点高中2007届高三06年12月28日第一次联考作文题)
  
  写作指导
  这道题目不露声色地暗扣了时代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材料选得浅易贴切,话题拟得平稳准确。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现实,关注和思考人生,切合((新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考生立意范围可宽可窄,文体、表现手法的选择灵活自由,是一道很有训练价值的作文题。
  所选材料翻译过来,意思是: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实战中出现的审题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只扣话题,不扣材料。例如一位考生谈“应该如何做人”,其分论点是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一个淡泊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三个分论点,没有一个属于材料,而题目明明有提示,“请你就其中一点或几点”以“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显然犯了顾此(话题)失彼(材料)的毛病。
  二是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导致偏题。例如有位考生谈“爱心是仁的基础”,这是误把“恻隐之心”理解为爱心了,“爱心”是指关心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同情心”是指对别人遇到的麻烦和不幸时所产生的真诚关心和怜悯,同情心属于爱心而不等于爱心。
  三是忽略一些与关键词紧密相连的环境,造成援例失误。例如材料中的“辞让”特指人际交往或竞争中产生利害冲突时的谦让,有考生忽略这一点,列举陶渊明辞官归田的例子,虽然也有一个“辞”字,但这不是谦让,而是因为厌恶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愤然辞官。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王晨懿
  
  这样的一组镜头你也许并不陌生:在食堂排队打饭,总有不少人蜂拥插队;在公汽站台候车,虽然车上有足够的坐位,人们却推搡着涌向车门;两辆车在狭窄的路上迎面相逢,司机互不相让,结果造成交通堵塞……
  太多的争抢场面,让我看到了人们辞让之心的缺失。
  《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年幼的孔融将大梨辞让给兄长,自己却拿那只最小的,辞让的美德成为千古美谈。
  这只是小让,我相信只要能控制自我意识,人人都应该能做到。
  再说那春秋时的鲍叔牙,齐桓公欲任用他为相,但他坚决辞让,说自己的才能不及管仲,并举荐管仲为相。他的辞让,不仅让管仲免去了牢狱之灾,更让齐桓公得到良才辅佐,得以逐鹿中原,成就霸业。
  这是大让,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职位拱手相让,胸怀是何等宽广!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仍然保持着谦让风度,谦让让场面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时间。让人最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人们就像“泰坦尼克号”下沉时一样有绅士风度,纷纷让这位盲人先走。
  这是生死攸关的辞让,人们把牛的希望让给弱者,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辞让,是人类最伟大、高尚、美好的品德,犹如一颗闪亮的钻石,镶嵌在人类精神这条璀璨的项链上。
  然而,辞让并非一味地无原则退让。腐败的清政府为了苟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不是辞让,而是懦弱无能;汪精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迫利诱,卑躬屈膝,建立傀儡政权,这也不是辞让,而是贪婪背叛。
  辞让,是生活中对他人的关爱。石墩桥上,我将与一位行人迎面相遇。此时,我应站在另一头等候对方先过,这才是辞让。
  辞让,是生活中对他人的尊重。看到一位腿脚不便的人到购物窗口去购物,你应该放慢脚步,让对方先行,并且认为他理所当然应先购物,这才是辞让。
  辞让,是生活中对自我的洗礼。在饭堂打饭别人不小心弄脏你的衣服时,在公汽上人多拥挤脚被人踩踏时,在寝室同学冒冒失失打碎你的开水瓶时,学会辞让,得理而让人,就如同你为自己在春风里种下一朵鲜花,会让你的心灵芬芳;学会礼让,得理而饶人,就如同黑暗里为自己点亮了一盏明灯,将照亮你灵魂前行的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辞让,礼之端也。
  
  点评
  作者选择材料中的“辞让”这一点来谈有关“做人”的联想和感慨,从铺排现实生活中争抢的场面入笔,点明了倡导“辞让之心”的针对性和迫切性;接着列举“小让”“大让”和“生死攸关的辞让”三个正面事例,层层递进,与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热情讴歌了“辞让之心”的伟大、高尚、美好,显示了倡导“辞让之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再进一步辨析一味退让不是辞让,并分三个小层次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辞让;最后水到渠成地点题。行文切合题意,内容深刻,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表达通畅,语言有文采。
  模拟评分:25+25+10=60分
  
  人人需要羞恶之心
  韩 明
  
  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确,一个人若少了羞恶之心,他对美丑的感知就会随之变得麻木,其言行必然失范,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羞耻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一种为善而斗争的精神力量”,“是对于卑鄙无耻的事物的一种强有力的抗毒剂,是义务感和责任心的道德情绪的支柱”。
  羞恶之心带给人坚强的意志。电影《霍元甲》中的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一例,当满身稚气的霍元甲被人一拳打倒在擂台上时,他顿时感受到莫大的耻辱,他发誓说:“我霍元甲一定要得津门第一”!接下来霍元甲完全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在经历无数次残酷的自我训练后,他终于以胜利者的姿势站在了擂台上。是羞恶之心使他重新站起来,用坚强的意志书写出他辉煌的人生。
  羞恶之心带给人奋斗的动力。初出茅庐的成龙,接演了一部戏,遭到一位有名的女演员的鄙视,成龙强忍着泪给她鞠躬,感谢她配合。30年后,那位女演员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成龙却是唯一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脚印的中国人。成龙在讲述他的成功之路时,出人意料地说很感谢曾经鄙视过他的人。因为鄙视激活了他的斗志,给予了他的奋斗的动力。这种源自羞恶之心的动力自然是无法阻挡的。
  羞恶之心带给人浩然正气。抗日战争中著名将领吉鸿昌有一次受国民党委派,去国外参加会议。下榻旅店时,服务员故作惊讶地说:“中国?我没有听说过!”说完便大笑,同去的一个外国军官说:“你说你是日本人不就行了?”吉鸿昌顿时怒不可遏,对那位军官吼道:“我是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吗?”随后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是羞恶之心使他不愿低头,以一身的浩然正气捍卫了民族尊严。
  羞恶之心如此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羞恶。有的人在化公为私、中饱私囊时,他们不知羞耻;有的人在欺上瞒下、虚报政绩时,他们脸无羞色;有的身为执法人员,却干着违法勾当时,他们不以为羞,反以为荣。这样的人真可谓不知羞耻为何物。
  知羞恶易处世,忘荣辱难成人。构建现代文明社会已刻不容缓,衷心希望人人是一个有良知、有羞恶心的人,能够时刻以“八荣八耻”荣辱观引导自己在人生的正轨上行走。让羞恶之心复苏,就是让纯洁和高尚回归!
  
  点评
  作者选择材料中的“羞恶之心”这一点来谈有关“做人”的联想和感慨,采用“总分总+并列式”的组合结构,层次非常清楚。三个分论点拟得切题自然、深刻,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论述过程中,作者材料准确翔实,分析精炼中肯,并能联系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广度;结尾结合时代主旋律,展示了作者思维的高度;在表达上,作者能准确使用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而有文采,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精度。
  模拟评分:25+25+10=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