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2期

易水悲歌

作者:黄鹏飞




  窗外,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洁白的雪花在寒风中洋洋洒洒地飘下,就似万丈素缟满挂这寂寞而凄冷的天地间;又如千朵泪花散出天宫化作的蝶翼。风起雪舞处,我冥想:风为谁而哀?雪因何而泣呢?噢,我想起了你,一个失败了却千年不朽的刺客、身亡了而万古永生的英雄——缟为尔挂,泪因汝流,哀出自你离去的悲壮;感动,却是源于你悲壮中的厚重——诚信。
  易水边那场永恒的送别,在秋天。
  是深秋——刘子政这么说,太史公这么说,司马光也这么说。
  可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次别离,应该下一场雪,一场很大很大、在瑟瑟寒风中飘落的皑皑冬雪!毕竟,你的悲壮只有朔风的凄凉才能托起,而你的诚信唯有冬雪的至白方可映照。千年前的易水岸,草黄树枯,素缟白衣。风过处,飞蓬疾起,落木纷坠。寂寞的易水泛着层层的鳞波,吞没着秋风的冷酷,闪烁着刺目的白光,就似那卷督亢地图中裹着的徐夫人的匕首。握着地图的,是你的手。你一身的飒爽英姿,一脸的冷若冰霜,平静地立于这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之中,一任风吹衣袂,冷波泛光。
  残阳似血。
  终于,太子丹沉不住气。他开口催问:“荆卿,为何迟迟不愿动身?”
  “我在等一个朋友,他能助我成功。”你的脸,依旧棱角分明。
  丹未再说什么,他怕你反悔,怕你畏缩不前,但当你的目光触及他满眼的疑惑时,你的自尊还是被他的不信任击穿!你发怒道:“我荆轲从答应你的那天起,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太子尽可放心!”的确,你是轻易不肯应诺的,一旦应了,定无反悔之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田光死于此,樊於期也死于此,自己若不前去,首先对不起的便是恩师的亡魂、将军的头颅,大丈夫死何足惜!“士为知己者死”,与卫元君相比,太子丹之恩,如泰山重,似东海深。虽然“天雨粟,马生角”的私愤也掺杂其中,可就算太子丹对自己无恩无义,大丈夫“诚”字当天,“信”字立地,答应人家的,就是死也是要办到的!
  这些太子丹当然不能完全理解,他不了解荆轲的信念,更不清楚“大丈夫”三字的真正含义:言必信,行必果;他所要的,只是燕国的王位不倒。
  于是,他再次相催:“王翦已灭赵逼燕,燕国百姓危在旦夕!”瞬间,荆轲心头又是一震:是的,自己对丹的承诺,早已不只是报知遇之恩的承诺了,更是对燕国百姓的承诺!而自己的祖国——卫国已被秦灭,邻国赵国已为秦破,其他诸国也大半被践踏于秦军的铁骑之下,这天下早已是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了。想至此,他更明白:这承诺亦是对天下百姓的承诺呀!
  最后,太子丹荐上了秦武阳——这个一出场就注定要失败的莽汉。但是,为了士的气节,为了对天下百姓的诺言,你抱着必死的信念动身了——虽然,朋友未至!
  扬鞭策马,车鸣尘扬。你将用“一去不归”来诠释真君子的九鼎一言;以“七尺之躯”去祭奠大丈夫的千金一诺!一刹那间,风泣、水咽,连那天地都嗅到了这燕赵之地的悲意。
  筑声骤响——高渐离来了。勒马停车,回首转身,四目相顾问,万般感慨已奔泻而出:遥想当日,你我兄弟共坐于市集之上,饮酒击筑,狂歌哭笑,是何等痛快,何等洒脱!而今,荆轲我就要离你而去,去解宇内之急,去为天下除暴,去兑现我的诺言,去圆一个所有人的梦,为田光,为樊於期,为太子丹,更为天下人……
  寒风吹散如烟的往事,却吹不尽离别的忧愁和渐离的变徵之声;送去了隐隐车响、嘶嘶马鸣,但留下了荆轲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而易水岸,留下了所有人的掩面痛泣,留下了渐离那无人和鸣的孤独筑声在旷野传响,更留下了荆轲对天下黎民所作的铮铮承诺……
  扬手一鞭壮士去,图穷匕现不得归。英雄以热血拓宽了岁月间诚信的河床,君子用白骨增固了历史中诚信的城垣!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颇多遗憾。后人尽可责怪太子丹的心急,尽可感慨荆轲的不能自已,尽可叹息秦武阳的无能为力,也尽可恼恨夏无且的区区药囊,其实这都没必要,关键是荆轲已走过了去咸阳的路。至于咸阳宫中发生的一切,在荆轲诚信光辉的映衬下,早已黯然失色。因为诚信,所以悲壮。这,大概也就是太史公在刺客列传中对荆轲有所偏爱的原因吧!
  但理智归理智,情感上我还是希望有一场旷世罕见的大雪才好,比之专诸刺王僚的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的长虹贯日,要离刺庆忌的苍鹰击殿,一场大雪又算得了什么呢?毕竟,荆轲的诚信之光芒是足以湮没三者的神奇,包括他们的匹夫之勇!
  为诺言而舍生,虽死犹生;因诚信而忘死,死又何憾!
  “千金”“九鼎”在荆轲面前早已失重,而一诺的真正重量,却是能坠下整个历史的秤砣!
  诚者,为人之本;信者,立身之基。失诚信也,此身何依?为诚信故,此身可弃!得诚信者,此身长存!站在诚信之塔顶端的,永远是留芳千世的君子!匍匐于失信之淖的,终究是遗臭万载的小人!
  易水寒兮!荆轲因诚信二字,温暖了几多后人心!
  易水滔滔,诚信昭昭! (指导教师 高志远)
  
  编辑点评
  回眸三千多年前的“战国”历史,刀光剑影中闪现的多是那些争权夺势者的魅影,风声鹤唳中多是那些涂炭生民的哀鸣!然而,透过历史的烽烟,仍可感受到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风骨的精神力量。那种“重然诺,轻生死”、“士为知己者亡”的忠肝义胆乃至因此而流传后世的成语“一言九鼎”、“驷马难追”等,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之义士对“诚信”二字的忠贞不渝,令后世人不断景仰。尤其在当今“诚信”二字严重缺失的时代,不由不使人在“望风怀想”、“怅望千秋”之余引发许多怀古之幽思。
  本文小作者带着一颗纯净善感之心引领我们回溯那段慷慨悲歌的历史,让我们在文字编织的情境中跨越时空与古人同呼吸、共命运,真情感悟那些志士的诚信忠贞及其甘心为天下苍生慷慨付出的自我牺牲精神。
  文章从历史故事中取材,充分驰骋想象联想能力,真正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遥远幽深的古代人物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中去,让人可感、可信。文中,俏丽峻拔的文笔,融情入景的手法,酣畅淋漓的情感注入,读后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冲撞;见解独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主旨开掘,同时予人高山仰止般的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