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2期

高考作文切忌“雾里看花”

作者:胡 平




  虽然你看清了题目,虽然你审准了题意,虽然你能围绕中心比较透彻地说理,虽然你写出来的作文思路还算清晰,语言还算通顺,但还是只得了一个三类卷的分数!有这种可能吗?不是耸人听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2006年湖北高考阅卷时就发现了这样一篇作文,它得低分绝不是考官匆忙中看走了眼,而是高考评卷业务组专家经过讨论后集体定的分数,并以此为“校标卷”发给评卷教师“洗脑”,其典型性毋庸置疑。
  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考场作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典型病例
  
  大千世界万物为师
  湖北考生
  蜜蜂在花间忙碌,蝴蝶在花中起舞,那幽幽的清泉穿行在山间石缝……大千世界从各个角度看去总是美丽之至,然而我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呢?
  自从我有了自己的思维起,就一直在思考:“何时我才能功德圆满?”所以我一直在学习,可是小时候觉得世界就这么简单,生活就这么单纯,然而越是学习,学的东西越多,我就越觉得自己无知,自己渺小。
  我想人生不可能像老禅师那样功德圆满,人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真理。
  说起学习,我就想到了韩愈先生的《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能解矣。”难道学习真的要拜某人为师,从一而学?
  我漫步田间地头,看老农耕地,前面的耕牛扎实勤恳,后面的老农是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片整齐匀称的被翻过的泥土,堪称一件艺术品,它是那些文人画士怎么也学不来的。难道这老农不能作那些骚人墨客的老师吗?不为别的,就冲老农那对工作的稳重、务实的态度,这一点也是我所应该学习的。
  看看老农,我在心里默默地向您鞠个躬,喊您一声老师。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人流如梭,衣着华丽,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笑容可掬,好一派繁华的景象。然而一转眼,就在那个显眼的角落,或坐或跪着一个年轻人,或是一对夫妇在乞讨。见其可怜,正欲从口袋里拿出10元钱来“助人为乐”,忽然一面容枯槁、脊背弯曲的老人拎着一个口袋,正从一个垃圾箱内艰难地捡拾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见到此情此景,我愕然,不禁缩回了手。年轻体壮却要靠乞讨度日,年老体衰者却正在坚强地依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活,我的感慨太多,瞬间也学得了做人的道理。
  啊,可敬的老人,我也向您敬个礼,喊您一声老师。
  总之走在世间,一转眼就随时可以学到东西。
  向蜜蜂学习勤劳,向蝴蝶学习快乐,让清泉给我坚强的启示。
  大千世界,万物为师。
  
  望闻问切
  这是一篇典型的雾里看花类病文。揣摩其思路可以看出,作者是根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熟语展开联想、发表感悟的,行文本来应该可以切合题意,问题出在考生自始至终未点破或交代其思考的原点、行文的出发点(即“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词语),开头没有引出和解读这个熟语,中间没有照应这个熟语,结尾没有回扣这个熟语。单从字面上看,文章与高考作文题没有任何关联,让人如同迷雾朦胧里看花,波光潋滟中望月。
  高考评卷业务组对该文的评语是:“本文的题目就是本文的观点,不考虑本次高考作文题目的要求,也还是一篇观点和材料一致,说理比较透彻的文章。但和本次作文题有什么联系呢?偏离题意,内容项为四等;语言较流畅,书写很好,表达项评为二等中;因为内容为四等,所以发展等级不给分。”(得分:10+18+0=28分)
  对症药方
  首先,应该开门见山,点出自己行文是由哪个带“三”的词语引发联想和感悟的,使全文的枝干扎根于题目,有一个明确的切合题意的依托,这样就驱散了迷雾,能让考官看得清楚明白。只要寥寥两句话,便可将内容的四等10分提升到二等的19分,发展等级相应也可加6分,总分可提升到43分。
  其次,原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谈的是自己如何认识到学习重要,学得越多,就觉得自己越渺小,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以此引出下文,绕的圈子太大,扣“大千世界万物为师”的中心不紧,应该删去,并补写一段。考虑到“大千世界万物为师”,下文写的都是人,补写部分应该是物才有代表性。如此,内容项可以达到一类23分。
  再次,还需给语言润色,使之更严密、通畅。
  
  ●改后文
  
  大千世界万物为师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其实,这句话可以作更宽泛的理解,那就是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吾师遍天下,大千世界,万物皆可为我师。
  蜜蜂在花间忙碌,蝴蝶在花中起舞,幽幽清泉穿行在山间石缝……大千世界从各个角度看去总是美丽之至,然而我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呢?
  踯躅酷热的街头,忽然看到一堵斑驳的老墙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它生命力极强,无须施肥、除草、杀虫和精心护理,它活得格外滋润;它的吸附、爬升能力极强,无须搭架、铺桥,它便能在光秃秃的墙壁上坚韧不拔地攀援;它宽大、浓密的绿叶,像一把把芭蕉扇在风中摇曳,给楼房扇风、给大地降温;它又是厚实的绿色屏障,给楼房遮阴,减少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吸热;它既不需要沃土,也不需占据良田,只要在墙根下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栽下,它就会把绿意带给人们,调节你的眼神,美化幢幢高楼大厦和整个城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看着爬山虎,我在心里默默地向你鞠个躬,喊你一声老师。
  漫步田间地头,看见老农在耕地。老农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片整齐匀称的被翻过的泥土,堪称一件精美的用犁铧在大地上刻出的版画。难道这老农不是我的老师吗?就冲老农那稳重务实的态度,就是我所应该学习的。
  看着老农,我也在心里默默地向您鞠个躬,喊您一声老师。
  走在喧腾的大街,人流如梭。在一个显眼的角落,正跪着一个脏兮兮的年轻人在乞讨。见其可怜,我动了恻隐之心,正准备从口袋里拿出10元钱来“助人为乐”时,忽然看见一个面容枯槁、脊背弯曲的老人拎着一个口袋,正从一个垃圾箱内艰难地捡拾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见到此情此景,我不禁缩回了手。年轻体壮的靠乞讨度日,年老体衰者却正在坚强地依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活,我的感慨太多,瞬间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啊,可敬的老人,我还要向您敬个礼,喊您一声老师。
  ……
  向蜜蜂学习勤劳,向蝴蝶学习快乐,向清泉学习坚强,让爬山虎给我顽强的启示,让老农给我务实的启迪,让老人给我自强的教育。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千世界,万物皆可为我师。
  模拟评分:24+23+8=55分
  
  点 评
  修改后的文章开头交代了文章的联想和感悟源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并对该熟语进行了合乎情理的有利于同原文中心挂钩的解读,彻底纠正了原文似乎“偏离题意”的错误,变得切合题意。删除了开头枝枝蔓蔓的文字和补写了“爬山虎”一段后,中心更集中、突出,内容项取一等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层次清晰,首尾照应好,语言通畅,表达项取一等中。其观点“大千世界万物为师”超出了一般人阐述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思维更深刻一些,排比手法运用较好,发展等级取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