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1期

人生哲理

作者:廖 钧等




  别忘了自己是谁
  诗 心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眼睛忽然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问每一个来看他的学生:“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来?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实践吧”什么的。
  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地”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激励让我重又心明眼亮了!我也给那些曾经看望我的同学们精心制作了一件礼品——我们的谈话录音。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当你们失意的时候、迷茫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听听这盘录音带吧……”
  直到这时,同学们才真正领悟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在现实人生中,许多人一辈子也没真正关怀和关注过自己,甚至没弄清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你到底是谁”,其实是一个关乎心灵走向、关乎事业抉择的人生命题。
  
  天才的另一面
  廖 钧
  
  天才的另一面是笨蛋。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笨蛋的另一面是天才。只要努力去发现和挖掘,说不准哪一天,你也会成为天才。
  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题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后面填个零。老师对这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办法。
  这个笨孩子就是后来写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世界名著的俄国诗人普希金。
  20世纪中,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商店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要营业员找回少找给他的一毛钱,当营业员和他核算了好一阵子,终于确认是少找了一毛钱时,他得到了那一毛钱。营业员觉得这人不可思议,不就是一毛钱吗?值得这么认真?后来知道他是老远地从中科院宿舍坐了好几毛钱公共汽车来要这一毛钱时,更是笑坏了:这不是大傻瓜吗?
  这个傻瓜就是把“哥德巴赫猜想”这道著名的世界数学难题推进到1+1的中科院数学家陈景润。
  21世纪初,在江苏南京市郊区农村,有个待业青年,他是出了名的笨学生,他读书学什么都不行,学数学记不住最常用的公式,学外语记不住最基本的单词,他的数学和外语年年不及格,最后学校只好让他退学。
  这个笨学生叫刘仁军,现在是中国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记地名是天才,2000年5月20日,他以连续不断地背出近9000个地名的成绩,超过了江苏江阴张元鼎3小时50分背地名4810个的世界纪录,获得了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造物主很公平,给你一长必给你一短,给你一特别之长必给你一特别之短,所以它总是把天才的另一面制造成笨蛋。
  
  改变人生的一句话
  郑秀芳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为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