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善事无大小

作者:孙贵颂




  蜀国的皇帝刘备在弥留之际,谆谆教导他的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虽是仁慈之君,但他传世的东西不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这句话了。
  以我的理解,恶自然有大小之分,杀人越货、强奸放火,与打人一拳、踢人一脚,虽都属恶行,但无论性质还是后果,都不能相提并论。而善则不同,它不能以大小计,再小的善也是大善。舍己救人是高尚的、伟大的,而为长者折枝何尝不是高尚、光荣的?
  有一件事令我感动。那是在浩瀚荒凉的沙漠中,一个人喝干了水壶中的最后一滴水,死亡的威胁就在他的身边徘徊起来。求生的欲望驱使他拼命往前走着。突然,像是上帝的恩赐似的,沙漠里竟然出现了一口井!这是一口压水井。这个人于是疯狂地压着井把,但是却没有水流出来。当他再次陷入绝望之时,又发现了一个水壶,水壶的瓶口处绑着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千万不要喝壶里的水,先看里面的信。”他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你必须首先将这半壶水倒进机器里,给井足够的压力,才能打出水来。如果你把壶中的水喝光,这口井以后就再也不能救任何人了。千万记住:在你走之前,要将壶重新灌满水,将信放好。否则,这口井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会有更多的人死在这口井旁。顺着井口所指的方向,两天后,你会走出沙漠。”他打开壶盖,里面果然还有半壶水。此人这时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如果喝完这半壶水,他便能支撑两天,平安走出沙漠,那样,后来的人便没有了一点生还的可能;如果万一这半壶水倒进机器里压不出水来,他就会死在沙漠里。最后,他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将半壶水倒进机器中,拼命地压动着井把。终于,清澈的泉水从井中喷涌而出……他喝够了水,又将水壶灌满,在信的结尾处加上一行字:“请相信这封信上所说的话,这将是你和以后更多来到这里的人的希望。”我不知道这件事是真的发生过还是有人编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它让我们看到,有时候,一个人要做出哪怕很小的善行,可能也要下很大的决心,或者付出一定的代价。
  作家蒋子龙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在戈壁滩上吃西瓜时的情景。吃完了,将瓜皮往远处用力甩出——这里是没有人罚款的。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却跑过去把丢弃的西瓜皮捡回来,扣放在路边,说:扣着可以尽量保持西瓜皮的水分,万一后面有意外断了水的人,西瓜皮可解一时之急,“这是规矩”。多么伟大的规矩!这种规矩是一种大善的行为。看起来是举手之劳,岂不知,那种为他人着想的理念早已深入到了基因里,渗透到了骨髓里。否则,很难想象主人会有这样的举动。
  简 评
  善行是一种美丽,善行是一种精神,善行是一种力量,善行是我们在世间行走的人格写照。
  曾经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心去做些小事。”这些小事就是善事,善事应当视作大爱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