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带着感恩长大

作者:翁琳倩




  在背后我常听到时间的翅膀像战车一样飞逝的声音,而在前面却是延伸着荒废了的永恒沙漠。
  ——题记
  大家都称我们现在这群人为“80后”,意思是出生于80年代后的孩子。这群孩子有着比以往好的生活条件,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格外宠爱。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以前的人们生活得怎样,过得辛苦不辛苦。我们只觉得自己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就够了。我想,也不会有太多的父母会向孩子提以前的生活,偶尔提起过的,也大多是略微带过,很少会有父母和孩子坐下来细心地讨论这个话题。他们大概觉得,以前过得苦些,现在只要让孩子过得好些就足够了,其他的就不强求了,因而很少有孩子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心。
  但我们至少要学会感恩吧!
  是长辈们用鲜血与汗水创造了现在的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难道不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吗?
  是的,我很遗憾,没能赶上那个黑白分明而没有暖昧的时代,那个诗人们熬夜油印《今天》上街散发的时代,那个在白洋淀的芦苇之中吟唱的时代,那个一边啃着馒头咸菜,一边饥渴地阅读“灰皮书”的时代,那个子弹在城市中飞舞,饥荒在农村中泛滥,思想者走上断头台的年代。我们的长辈们代我们承受了如此的痛苦,是我们该偿还的时候了。
  整天看着爱我们的人为我们奔波忙碌,为我们奉献时,我们难道就应该安心地享受这种奉献,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有没有为我的父母做过什么?我有没有记住凡事要感恩呢?
  有些时候,我们只想着索取,忘记了回报,只懂得权利,不懂得义务。我们只顾看着其他同学穿名牌便也要父母买,却不知道父母对我们这种攀比心理有多么伤心无奈;我们只顾想着父母哪里还不够,殊不知父母已经为我们做到了极致。
  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来父母就没有权利要抚养我们,他们的养育完全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给予。这种给予,也许是我们一生一世也报答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时常怀有感恩之心,要知恩图报。
  李密上书《陈情表》给晋武帝,希望能使祖母“保卒余年”,他的孝心着实令人感动。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也许有时我们只知道父母要给我们什么,应该给我们什么,却从没有想过父母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还有句古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父母的涌泉之恩,我们当以何报?
  带着感恩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次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常怀感恩的心,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导教师 丁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