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7期

作文“挤泪”升格指导

作者:俞 乐




  外公去世快一个月了,家里又弥漫起欢乐的气氛。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谁真正悲痛过,现在就更没有什么理由不高兴了。看着外公那张放大的永留笑容的黑白照片,我感慨万千……[这一节删去。文句写得不错,“笑容”与“悲痛”相映成趣,但这不是“挤泪”所要表现的意旨,还是忍痛割爱好。]
  得知外公病重的消息后,爸妈便匆匆赶了过去。[就用这话开头,简洁、利索。]
  为适应这种变化,奶奶从叔叔家转移到了我家。奶奶身体不好,上下楼梯都吃力。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惯了的我,这下倒要为奶奶的生活操心了。[这几句应删,后文没有奶奶的什么事,多一人不如少一人。]只两天的工夫,冰箱里的存货就都被我扫荡一空,簸箕里的方便面、五香豆腐干、话梅、西式饼等也全被我的胃消化干净。可爸妈还不回来。我急了,赶紧打电话过去,通报家中断炊的紧急情况,并强烈要求爸妈立即返家。若在平时,爸妈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以确保为我提供不间断“优质服务”,但这次大出我的意外,爸妈只在电话里一个劲地唤我“小祖宗”,用几乎是哀求的口气说:“你自己去买吃的,先用你的零花钱垫一垫,我们一回来就还你,行吗?”暂时动用一下我的私人储备当然是可行的,但我哪来的时间?我去买这买那的,谁替我做作业?为了表示我的不满,不给妈妈回话,我便赌气地把电话搁了。但是我哪里知道,那正是外公去世的时刻,爸妈怕影响我的学习,竟没告诉我。[打直线的词句幽默生动,饶有情趣。这类用语生动的例子下文中还有不少,这也是全文的一个特色。]
  “可苦了我们的乐乐了!”“我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呀!”爸妈终于回来了,一进门便争着向我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深刻的检讨”,为转移我的注意力而把外公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我。正在为自己这些时日的“苦”日子而愤愤不平的我,竟没有为外公的去世而感到丝毫的悲哀,更不会“黯然至于泣下”了。这怎么行呢?外公在时对我是那么的好,现在他永远离我而去了,我能这样无动于衷吗?挤也该挤出一点眼泪来呀!于是我便使劲儿挤泪,但几番努力,均未成功。我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此时好像彻底干涸了![妙!紧扣题意作一番描写,这是必要的。]
  外公,对不起你,在你离去的那一天,我扰乱了你逝去的灵魂,在你走入另一世界时,我没有为你送行,冷漠之心没有燃起悲伤之情,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深情的呼唤和深深的忏悔,却与冷漠矫情的“挤泪”相矛盾,这一节删去为好。]
  看看别人如何呢?我便赶紧把外公去世的消息告诉我表哥去。我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表哥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我们作文时常说的“热泪夺眶而出”的景象,但观察的结果很不理想:表哥的眼里如同发生了埃塞俄比亚旱灾,上下眼皮只是一个劲地干眨巴,似乎也是在挤泪,但不仅没有挤出一点点儿的泪花,甚至连一丝一毫悲哀的光线也找不到![这一节写表哥,但中心仍是“挤泪”,这并无不妥。]
  我联想到我们每年去祭扫烈士陵园的情景了,大家吃呀喝呀说呀笑呀,别说无人会“情不自禁地流出两行滚烫的热泪”(我们作文的常用语),谁要是能装出一副挤泪的模样来,也就算有了“沉痛悼念和深刻缅怀”之情了。[看似扯远了,但并未偏离“挤泪”的主旨。]
  在素质教育的赞歌越唱越响的今天,我们情感的绿地却在越来越严重地“沙化”,这不令人深思么?[卒章显志,启人深思。]
  
  简 评
  泪水,因感动而自然生成。“挤泪”是怎么回事?文题饶有趣味且引人入胜,行文亲切流畅力求生动,一个仅为作悲痛之状而故意挤泪的滑稽形象呼之欲出。“欲哭无泪”恰恰是因为感情缺乏,而感情缺乏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错位。作者虽未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到底错在哪里,但看看家长隐瞒亲人去世的无情事实,想想“小祖宗”何来那样的大脾气,读者似乎不难找到答案。学生在扫墓活动中的表现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思想教育只图热闹而不注重实效的流弊,赋予“挤泪”以深广的含义。
  严峻沉重的话题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娓娓道来,虚假尴尬的挤泪启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