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5期

文学家的尊严

作者:招斯喆




  我信仰一句话: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这是对人生观的浓缩,道出了尊严的真谛。
  孟子也有言:“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乃中国式的真尊严。由此我想到了沈从丈先生的执着,那是一种尊严,一种为真理为文学不屈的尊严。文革时期,沈老先生被打成右派,文稿尽毁,还必须屈居于天安门的茅厕,日夜饱尝艰辛,忍受了旁人的嘲讽和鄙夷的目光。那双曾在文学界流光溢彩的手,布满了伤痛和不屈妁纹络,然而他却从来甘于让那生花妙笔钝竭。他仍孜孜不倦地创作着,虽然在那阴冷斜长的茅厕,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尊贵全无,只是一个右派,但是他依旧保持了文学家的尊严,于是中国有了湘西文学。是沈老先生不屈,的尊严为华夏的灿烂文化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诠释了“不屈为尊贵”的丝丝扣扣。
  文学家的尊严可以如沈老先生那般,流晖于阻暗之中,纷纭惊案,也可如梅里美的余生,黯然流失。面对富贵和荣誉的诱惑。苦难和屈辱的考验,作家们只有两种选择:或是保持至高的尊严,不为所动,宁折不弯;或是沉沦于所谓的高贵,一味奉承迎合权贵。追逐前者的行为固然要冒一定的风险,真实的尊严历来要穿越荆棘,即使找到了归宿,阴暗、虚伪的恶势力仍想吞并它,毁灭它。若倾心于后—种选择,诚如梅里美一样,他的才华在生如夏花之绚烂后,却遗憾地不能存如秋叶之静美。因为他已失去一个作家对文学的执着,为人清高的尊严,这些连同他的价值一齐迷散于宫廷的华贵和声色葱茏的生活里;
  尊严是文学家的灵魂,歌德的谈话录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品格和尊严的伟大必与作品的伟大性是成正比的。或许有人要用培根的事例来反驳。但是仔细推究便可知,他的成就极其有限,使他功成名就的只是那些哲理性的短文,并且这些哲理的词句,雨果比他运用得更贴切,莎士比亚让它们得到了艺术的升华,来自哲学家故乡的歌德更将它们解析得深刻。文学界的泰斗榜上何曾有培根的大名呢?由此可见一斑。
  文学家的尊严承载着不屈的执着,淡定的清高,又因为他们是站在人类思想巅峰的缔造者,他们的尊严犹显得真实,充满人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