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5期

修身美谈

作者:陈志宏等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礼记·中庸》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感人。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美·畜兰克林
  我们太习惯于向别人伪装自己,以致最后我们向自己伪装自己。
  ——法·拉罗什富科
  
  百年契约
  
  有位慈父,一天到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希望能给孩子们幸福生活。经过努力,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农场主。那块地丰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陡峭的悬崖,崖下河水清清。
  一次,父亲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巡视。孩子才五岁;见到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中午时分,父亲四处寻儿子不见。傍晚,他终于发现了儿子——可怜的孩子已坠入危崖,溺水身亡。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步行到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几年后,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转卖自己的庄园。当时,他对买主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务必写入契约:我儿子的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
  墓地上野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多少年过去了、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十茬,百年流转,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孩子的墓在一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一百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墓地的契约,依旧保留孩子的坟墓,而格兰特将军就安置在他的身边;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军统帅。
  1997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将军逝世一百年。与此同时,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朱利·安尼市长亲自签约,承诺让无名孩子的陵墓永远存在,并把这个故事剡在了墓碑上。
  一份普通的契约能够维持两百多年,不能不让人感叹。道理很简单,我承诺了,就一定做到。
  
  人品高洁的文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诗人,是沈周的高徒。
  文征明父亲文林曾任温州太守,居官清廉,他教出的儿子戈征明也很节俭。文林死后;文征明生活困难,其父的僚属凑集了一大笔金钱接济他,但文征明坚辞不受。这些僚属很是称赞文征明的人品,便把这些?集资’造了一座“却金亭”,以资纪念。
  御史俞谏怜爱文征明,想周济他,便关心地问道:“早晚生活可好?”
  文征明道:“早晚还有粥吃。”
  俞公见其衣衫褴褛,便说:“你的衣衫破旧了。”
  文征明道:“只是雨水打湿了,衣裳似乎旧了!”
  俞公见文征明淡泊自甘,终不肯接受周济,只好作罢。
  文征明与俞公的问答,颇见修辞委婉之美。
  文征明五十四岁时,曾投职翰林院待诏,甚得皇帝赏识,但他看不惯朝政之腐败,竟然拒绝提拔;辞官回苏州建造了一所“玉罄山房”;“玉罄山房”与沈周的“有竹居”,唐伯虎的“桃花坞”齐名,三者都暗含象征意义。文征明用“玉罄”两字,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品格。
  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交谊甚厚。有一次,祝枝山,唐伯虎约文征明同游竹堂寺。祝与唐喜欢嫖妓,但文征明却不同流合污;这次游竹堂寺前,祝。唐已设下圈套,先让一群妓女藏在寺内,待文征明进入寺中,这群青楼女子便一拥而上,并苦苦纠缠,文征明却不上当,乘机溜走了。
  文征明德行高洁,又是诗、文、书、画的高手,他享年九十,这是上天对其捷才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