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5期

篮球与肥皂泡

作者:丁晓月




  一下课,体育器材保管员就把篮球收了。我特别喜欢打篮球,却没有自己的篮球——看来非得买一只不可了。爸爸说期中考试我要能进入前十名,就给我买一只真皮篮球,可我学习成绩一般,怎么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期中考试如期进行。
  ……试题真难,草稿纸被我涂满了也没理出个头绪。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眉头皱成一座陡峭的山峦。
  “考‘哈佛’哪,不知是哪个促狭鬼,出这么难的题!”我自言自语道,笔头在桌面上狠狠地戳了两下。
  这一切都被过道另一边的小玲看到了,只见她抿嘴笑了,笑中透出由衷的快乐。有什么可说的,人家是数学高才生。
  无事可做,脑子里又飘来篮球调皮的影子,一会儿明晰,一会儿模糊;瞬间变大,眨眼缩小;时而作w式运球,时而呈门型扣球,最后竟像绚烂的肥皂泡向上升,和太阳的光融为—体。啊,好美呀!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这篮球的诱惑力太大了。
  我下意识地窥视了一下监考老师,监考老师神情本然、疲惫地在行间踱步。好机会!我像长颈鹿一样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眼睛瞪成牛眼,可就是看不清小玲试卷上的字迹。我无奈地用手做喇叭状,朝着小玲干咳了两声,伸手去拉她的卷子。这时监考老师有点察觉,转身走来。说时迟,那时快,我将臂膀迅速缩回来,那速度就连神偷也比不上。监考老师没发现什么,从他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感觉,又回到讲台前,神情依旧木然。我用投篮的动作向小玲掷去一张小纸条:“恳请帮忙,助我实现拥有篮球之梦想!”但心里直打鼓,忐忑不安。小玲迟疑了片刻,最后,回了一个“地滚球”。小玲没有辜负我们之间深厚的同窗情谊,真是好同学;
  走出考场,我反复推想,满有把握进入前十名,此时篮球的影子又从心中飘起来。
  “小玲,今天的数学卷特容易,是吧?来,我们把答案对一下。”数学王子小杨提议道。
  “嗯。好的。”
  “第九道题的答案是……”
  “……我们完全一致,耶!”
  我听了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顿时瘫软了:第一题我空着,第二题向后的答案是ABC……移位了,抄错了!我的脑袋“嗡嗡”作响,篮球影子“轰”的一下爆了,幻为一片空白。
  
  主题点评
  青春,是充满浪漫与梦想的年代。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许多东西都会成为自己向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有积极健康的,也有引人颓废的.如何把自己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呢?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在追求目标中走过的一段弯路.
  然而,文章的内容似乎宣示了作者在失败中悟出了一点儿生活:的真谛.那就是,任何拒绝艰苦付出,而妄图以投机取巧的办法来换取成功的做法都是最愚蠢的,到头来,只能落得像肥皂泡破灭一样的悲惨下场。文章中因果报应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思,昭显了蕴藉颇深的主题.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取材于校园之内学习生活的记叙文。为了通过篮球梦想西投机取巧而破灭了这一典型事例;揭示选择正确成功之路的主题,作者集中记叙描写了考场作弊的情景,以及当时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生动逼真而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描写推动着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发展,同时为结尾处出人意料的结局作好铺垫,让故事在高潮中急转直下,并戛然而止”,给人无尽的思考余地。
  
  布局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按照事件的起因一一发展(经过)一结局架构成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明确突出。
  开头部分,写“我”的“一只真皮篮球’的梦想,并暗示自己实现梦想的途径是“考试进入前十名”,为下文打下伏笔。
  中间部分,具体刻划描写“我”在考场上遭遇的困境以及企图借作弊取得成功的过程.文中把对篮球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巧妙结合起采,准确表现了“我”钓心理活动。
  结尾部分,写“我”的篮球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的破灭。揭示了发人深思的主题——凭违规作弊和投机取巧是不会实现理想的。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率直,天真,富有贵少年的生活情趣.充分发挥了场面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长处,避免了简单的平铺直叙,尤其采用了夸张的漫画手法给监考老师和作弊考生画像,平添了许多活泼.风趣的色彩。比如,“小玲迟疑了片刻,回了一个‘地滚球’。小玲没有辜负我们之间深厚的同窗友谊,真是好同学。”把“我”的梦想心理和单纯认识准确生动地层现出来。
  
  写作建议
  本文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立意的深刻。文章没有仅仅停留在“我手写我心’的“写真实”层面,而是通过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真切感悟揭示了启人深思的主题。二是娴熟而恰到好处的表达技巧。把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儿写得活泼,风趣而引人入胜,贴近学生心理与生活情趣的语言,使文章独具校园文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