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4期

花戏楼

作者:路 宽




  转瞬间前朝后代,方寸地万水千山。
  ——题记
  悠悠的中华文明长河流淌了五千年,它让一个个天之骄子闪烁成天际璀璨的星星,它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镌刻进褪色的历史,同时,它也让一个个为世人所唾弃的小人沉入河底的淤泥,让一个个丑陋的灵魂随风逝去。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历史便幻、化成了一出出戏曲。在花戏楼的方寸间,后人正在演说着前人的悲喜。无论你是如何为自己的脸谱着色,如何为自己“包装”,时光绝对公正,历史不会负你。
  
  白脸·曹操
  
  白色,冷酷。
  有人骂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世的荣辱,一世的评判都被永恒地定格在一张白色的脸谱中。历史是公正的,真的很难想象用其他的颜料去置换白色。白色是七种颜色的复合,因为腐朽的残骸早巳成了历史的羁绊,只有改朝换代方能给“褴褛”的历史以希冀的灵光。然而其身后却传来阵阵唾骂。“选择白色罢!用白色来包装自己。”你对自己说。白色让人看不见一缕血色,白色给人以死亡的恐怖,白色深藏着别人不能体会的情感,白色留给历史去解读!
  
  黑脸·包拯
  
  黑色,稳重。
  从出生的那一刻,你就注定要背负责任,拯救百姓。你将一生的时光奉献给了风雨中的大宋,只希望“明珠一照,照亮山河万里。”只可惜奸贼当道,崇高的理想一次次地落空。这一次,你沉默了,你想你应该给自己的脸着色了。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你用什么颜色宋包装自己呢?“黑色吧!”你作出了慎重的选择,因为黑色有一种震慑力,它让奸臣贼子无处躲藏。该杀的杀,该斩的斩,反而让大宋在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袄将着走过了百年。
  
  红脸·关羽
  
  红色,气势。
  气势是一种力量!你一生不畏困难,不惧死。在你看来,什么都是挥手之间。万军之中你温酒斩华雄,诛文丑,杀颜良;千里走单骑,你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你一生光明磊落,部下劝阻你,谏口:“将军不可轻往。”而你答曰;“已许诺,不可失信。”你重信尚义,坚持原则,说话在明处,做事亦在明处。屯土山你与曹操约三事;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有你的存在,才画下了那最耀眼的一笔——红色!除了红色,我想用其他颜色是无法来包装你的,因为它代表着气势,代表着赤诚,代表着侠胆!只有你才配得起这种颜色!
  用来“包装”的五彩的脸谱一个个登上了花戏楼:有杨贵妃粉色脸谱中闪动的沿珠,有西施流过附泪的花容,有王昭君香消玉殒的幽魂,有貂蝉柔肠百转的微笑。一个个刚登台又退去了。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我们要把生命中最灿烂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如果世间少了太多的脂粉,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
  花戏楼里美丽的灯光渐渐暗去,留下的是一张张用来“包装”的脸谱跟一个个关于“包装”的故事……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场梦”,言其富贵荣华不长久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台戏”,指其是非成败转头空。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场不断重复上演的悲喜剧。翻遍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论叱咤风云的英雄伟人,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头百姓,哪个不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谁都想成为历史的主宰,但是谁也主宰不了历史;从秦皇汉武直到今天的各类“风流人物”,无不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演员而已。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写得好:“聚散皆是缘,兴衰岂无凭?”然而,处在时代峰巅的戏中人,能有凡人是清醒的呢?因为人们跳不出眼前的迷幻,也就摆脱不了朝代更迭的轮回怪圈。至于是非功过,也就永远成了后人评说的谈资,真个是:“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武则天之所以为自己留下无字碑,是见其无法把握自己的身后之名。
  本文作者,巧借戏中脸谱入笔,对历史舞台上不同类型的人物作了漫画似的勾勒,同时表达了对戏中人的鲜明褒贬和爱憎。主题所揭示的内涵表达了一位青年学子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
  
  选材点评
  一个涉及人生和历史人物的重大话题,要在不足千字的短文里表现出来,决非易事。然而,作者却以独特的构思和精妙的选材,以简驭繁,化大为小,让我们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洞察到主题内涵的深邃,白、黑、红三色脸谱基本概括了人生舞台不同特质的几种人。这几种人是历史舞台中的主角,虽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重复出现,轮回上场,而且一直都是“后人正在演说着前人的悲喜。”但是谁也没有跳出角色的清醒。因此,这场戏就一直按着脚本中固定的模式在演下去,是非功过就永远留给后来人评说了。
  
  布局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构思巧妙,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以题记形式入笔,阐释了“人生一场戏,历史是舞台”的主旨。
  中间部分,分别列举“白脸”,“黑脸”、“红脸”几种脸谱及其代表人物的角色特质。同时表达了作者的鲜明爱憎,并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结尾部分,收束简洁,但余意深长,耐人寻味,是对全文的总括。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含蓄、精练,富有哲理性。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以及比喻、排比等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活泼,生动,多彩多姿,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写作建议
  本文之所以文采斐然,且具有较深刻的主题内涵,除了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较好之外,最主要的是作者具有非凡的透视历史人生的眼光。从这一点想开去,学生作文要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首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尺度和审美标准,一个不能分辨善恶、是非、真伪、美丑的头脑是断然写不出这种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