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3期

作者:周 愿




  在黎明之前,是漫长的黑夜。
  然而在黎明到来的那一刻,却是比黑夜更浓更浓的暗。我称之为绝对的黑暗。
   ——题记
  
   一
  
  光和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光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开了一家不显眼的小店,没什么名气,靠的只是几个附近的熟客来维持生意。由于兼做早点生意,光每天早上都必须在3点半左右就起床,然后开门、开灯、收拾店面,准备早点材料和一天所需的小菜。
  今天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今天早上4点半会停电,听说一直要到8点才会恢复,这就意味着光在天亮以前的准备工作会受到影响。为此,光特意准备了很多蜡烛,除了在操作间点了几支以外,还在每张餐桌上摆上了三支蜡烛。光有不少客人在天不亮就会来吃早点,他不能让客人们在黑暗中吃东西。
  果然天没亮就来了客人,而且今天趁黑赶早的人比往常多了一倍,所以光今天特别忙,忙到他连时间都顾不上了。直到操作间的灯突然全亮了,光才意识到,已经8点了。
  客人渐渐散去,光递给最后一位顾客最后一根油条,走出了操作间。
  一走出去光就惊呆了。
  如果不是错觉,那一定是发生了日食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光这样想。他下意识地朝天上望了望,想找到太阳,如果是日食,即使是日全食,天上也会留下一个淡淡的光影。可是,光没有发现。
  光有收听“早间新闻”的习惯,今天的新闻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各种琐事都在报道。而对于今天的黑暗事件,主持人只是略略提起,说据科学家的观测,太阳周围突然被一团浓密的特质所包围,将太阳光、热分离,因此,太阳的热能依旧可以辐射到地球之上。
  依科学家的话,仅仅只是没有了光,没有什么别的影响。
  人们也没有在意天亮不亮,城市的街灯可以将黑暗变为白昼。生活在人造光源大显神威的时代,自然的黑暗和白天,人们对之已经没有很强烈的感应了。
  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二
  
  整整六个月没有光射到地球上,连星光都没有。
  六个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已经是不少的一段时间了。尤其对于老人们来讲,六个月的时间,有的人可能就是其最后的一段光阴了。可是在这最后一段光阴中老是身处于黑暗之中,是没有人可以快乐地面对的。
  六个月对于庄稼来说,正是一个生长周期。但植物没有了光,正如人类没有了食物一样,是不可能再生存下去的:田地里大片的庄稼枯死,农民播下的种子也没有一颗发芽,牧场里牧草枯萎,牲畜也一批批饿死。
  六个月也使人类储存的电能早早耗尽,除了科学实验室和部分政府部门之外,一切民用或生产全部断电。一时间,蜡烛、电池、火柴都成了抢手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储存食物。又过了几个月,人人都开始抢夺食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夺着。大街上也开始有人因食物被抢而大声叫骂,到后来由叫骂又演变成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人性的弱点在此时凸显无遗。
  光的小店平时就存有三个月开店的粮食和水,若由光来吃,要一年多才有可能吃完。因此光不必和大街上的人那样到处奔走。相反,光还害怕自己的食物会被疯狂的人群抢去,所以光从那天没亮的早上开始,店门就一直关着。光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静静地听着街上的动静。
  ……
  
   三
  
  只有在面对自然的强大威胁时,人类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
  光依靠这自己存储的那点粮食,已经熬过了一年零四个月,其间还施舍了近一个月的粮食给街上饥饿的人。而光自己,此时只剩下不足三天的食物,不得已,光带着自己最后的食物离开了家。
  光所在的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平时粮食和蔬菜的供应要到离城五百多公里的一个大农场去弄。经过六个月的黑暗之后,那个大农场和其它各地的农场都已倒闭——它们无法种出植物来。而这座城市平时所存的食物就少,此刻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城市里能走的人都走了,有门路的都去投靠自己的门路,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只能使对方的食物耗得更快。
  剩下的是没有门路没有能力走出这座城市的。光开始没有走,他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他想与留下的人聚集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太阳或者死亡。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一说法,黑暗之神为了惩罚人类,因此在只要有人类的地方都布下了无尽的黑暗;而在某些地方是人类不曾染指的,所以那里没有受到黑暗之神的诅咒。
  传说固然只是传说,但对于这群饥饿的人来说,却仿佛是找到了生的希望。饥饿之众开始寻找那“世外桃源”似的地方。
  人们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走了一个多月,所过之处能作为食物的都利用了,留下的只有沙土和部分同伴的尸体。因为黑暗,人们又只能依据声音来辨别队伍的位置。一掉队,等待自己的也只有死亡。
  前方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可吃的东西人们都没有放过,可是生存危机越来越恐怖地笼罩在这一群饥饿者的身上。最后居然有人对倒下的同伴投去了贪婪的眼神……
  饥饿、撕咬使这个本来有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30人。光也在其中,他把找到的食物总是先让给同伴,而他自己已经六天粒米未进。他凭着生的欲望支撑着自己,也用渴望生的信念鼓励着同伴。
  
  四
  
  终于,在遥远的天际,出现了一丝鱼肚白——这是久违的黎明将要到来的预兆啊!天地间也因这一片白,失掉了先前的绝暗,伴随着太阳的升起,黑暗消失殆尽!
  阳光和煦地照在大地之上,也照在疲惫不堪的人群身上……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让人意想不到的“黑”给了读者一种吸引力。作者的描写详细,深刻,发人深省,让我们明白了人性本质一面的东西。同时主人翁的名字“光”与文章的线索“黑”形成对比,反映出人类对希望的追求,劝诫人们要爱护大自然。
   (点评教师 邓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