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2期

捍卫我们的母语

作者:上海考生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口头禅由“天哪”变成了“我的上帝”或“My God”;与此同时,孩子口中的“妈妈”也正向“妈咪”的称呼过渡,平添了几分做作扭捏的感觉,令人头皮发麻。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不肖子孙”淡忘了吗?
  据一家电台报道:某公司的外方经理在招聘中方工作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对中文的掌握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人不能忘本,母语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见证,一个人不会运用或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甚至对其了解很少,我们怎能用这样的人呢?”不可否认,我们中的有些人恨不能换掉自己的血,恨自己会讲汉语。染个红头发,时不时地说几句洋文,这种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自认为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然而却忘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本性。
  如今报上有不少文章提及法国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他们捍卫法语的决心和自觉性不能不使我们感动。如果在法国你向一位老人问路,最好不要用英语,否则他会瞪你一眼,然后拂袖而去。而目前,很多国内的宾馆却让自己的同胞寒心:你打个电话去宾馆,接线生总先向你咕噜一句英语,然后才接上一句汉语。在自己的国度,给自己的同胞设置路障,难道这就叫“走向世界”?
  在法国,请使用法语——这似乎已成为法国人的信条;在中国,请使用外语——这似乎也正慢慢成为某些国人的追求和时尚。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自己同胞面前硬要把汉语说得不流利,一些关键词必须借助其他语种的词汇才能使整个句子连贯起来。不错,文明不应该互相排斥;但是,当某种文明开始对其他文明进行颠覆和鄙夷时,我们就必须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权利一捍卫自己民族的文明!
  羡慕而不臣服,求教而不跪拜,引进而不自卑,这是进步起码的准则。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经历了多少次历史演变?它饱含着多少血泪?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尊重它?前面提及的外方经理为何会向中国人提出这样的条件,我们国人真该好好地反思了。
  请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请尊重自己的母语,请学会在外来思想泛滥、外国文化涌进国内时尊重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点 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外国文化像潮水一样涌进国内,许多年轻人被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资本,把外国人的节日当成自己的节日来过,却把自己的传统节日淡忘了。韩国向联合国申请批准“端午节”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我们呢?本文作者独具慧眼,从外国经理招聘中国人要汉语掌握得好的人入手,旁征博引,与法国人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对比,更有说服力,最后指出如何对待文化交流,传递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具有时代气息。文章紧紧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话题,层层深入,表达严密,语言质朴,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