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1期

哭泣的新衣服

作者:杨桂封




  我说:“爸爸,你知道奶奶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吗?”
  爸爸望着我,满脸困惑,没等爸爸回答,我抢着说:“她的最大不幸是没有一个女儿却养了一群不孝顺的儿子!”爸爸愣了一下,似乎想发作,但看了看奶奶的遗像,不由得用手抱着头蹲了下去……
  奶奶瘫了。我不知她究竟做错了什么事,竟会受到如此惩罚,她连仅有的一条新裤子还没来得及穿上就瘫了。
  奶奶没有女儿,所以她连一套新衣服也没有。我知道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但如果奶奶有女儿的话,她就有可能不会因为几个儿子不孝顺而没有新衣服,在大热天还穿着破旧的灰布大衫热得大汗淋漓。
  奶奶想要一套新衣服,一套夏天穿的新衣服。
  整整一个麦季,从刚刚开始割麦时,奶奶便迈着小脚,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捡别人割麦时掉下的麦穗,哪怕只是几粒,她也会费力地弯下腰捡起。实在累得不行时,她才坐下来歇歇。
  奶奶辛苦了一个麦季,终于捡到了一大袋麦子。
  奶奶把这些麦子交给了她最信任最疼爱的孙女——大伯的女儿,让她帮助卖掉换点钱,以便买一套新衣服。奶奶甚至天真地想象着像其他老人一样,穿着薄薄的新衣服时的那种感觉是多么舒服。可是,奶奶那最疼爱的卖西瓜的孙女只给了她两个西瓜便完事了。奶奶辛苦了一个麦季捡来的一大袋麦子,仅仅换了两个西瓜。七八十岁的奶奶仅有的一次新衣梦随着西瓜的到来,像泡沫一样破灭了,破灭在她最信任的人的手里。
  奶奶茫然了,那个她抱大的孙女何时变得让她认不得了?奶奶没有说什么,即使说了又有什么用呢?她只是搂着我说:“妮啊,奶……奶这一辈子也别想穿……穿那薄薄的新衣裳了……”我拿出自己积攒的一点零花钱哭着说:“奶,我有……我有钱……”奶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泪从她眼中汹涌而出,砸在我的脸上,好疼,好疼……
  我哭着跑回家,把这一切告诉母亲,母亲只是叹了一口气。不知是母亲怕我无休止地闹下去还是可怜奶奶,后来,她给奶奶买了一套新衣服。
  我不敢说母亲是一个好儿媳妇,但她也不是很坏的一个:每隔几天,她都会让我端一碗鸡蛋汤给奶奶送去;她也为奶奶做了很多事,但都是在婶婶们不在家时做的,因为她害怕婶婶们知道这些后,会更加虐待奶奶。
  可奶奶穿上新上衣没几天,连新裤子还没来得及穿就瘫了。除了我,她什么人也不认得;无论谁问她什么,她只是茫然地睁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问得烦了,她便闭上眼睛,仿佛是睡着了。
  奶奶终究永远离开了我们,穿着很多套新衣服离开了。不知怎的,我总觉得那些新衣服上布满了眼泪。
  现在,我读高中了,母亲每月都会给我生活费——如果奶奶仍健在,我即使不吃饭也会攒钱给她买新衣服的。每每想起这些,我都会泪流满面。
  有时候,我去奶奶坟前看她——我总以为她只是睡着了,还会有醒来的时候,那时,她会穿着薄薄的新衣服,快乐得像个孩子似地笑着对我说:“妮儿,快看我的新衣裳!”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一位年事已高、行将就木的老奶奶,为了实现买一套换季衣服的愿望,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到田里拾了一个麦季的麦穗。然而,这些麦穗并没有换来自己的期待……直至她离开人世的时刻才穿上晚辈为自己送来的很多套新衣服。
  是什么原因让年迈老人在冷酷无助的生活里苦苦追寻?老人不是没有后代,儿子们又不是穷困不堪。况且,“奶奶把这些麦子交给自己最信任最疼爱的孙女——大伯的女儿,让她帮助卖掉换点钱,以便买一套新衣服”。可是,这个自己“最信任、最疼爱”的卖西瓜的孙女儿除了给她两个西瓜,再没有下文了。
  生活中一幕幕冷酷的场景,引发了作者良知的思考,同时也引起读者对物质繁荣的今天道德严重缺失的人们的心灵拷问,曾拥有5000年传统文明的礼仪之邦,为何“孝义”无存?主题涉及的内涵,远远超过文章内容的本身。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为了表达呼唤人性良知——“孝心”的主题,作者集中选取了一位老人煞费苦心,通过自己的艰难劳动却最终连一件新衣服都不能如愿以偿的典型事例,并由这个典型事例发散开去,以生动情节折射出一群不孝子孙形形色色的自私与虚伪的魂灵。同时展露出“我”和“母亲”由此事反映出的善念与良知。本文选材的成功之处在于捕捉到生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核心事件,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情感线索组织材料、架构全篇的。
  开头部分,由“我”对“爸爸”的批评,引出奶奶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穿一套换季新衣服。文中追述了奶奶所处的家境以及因没衣服换季而忍受着炎夏的痛苦。
  中间部分,追怀奶奶为实现穿衣的愿望而拾麦的艰辛,同时交代了这一切努力最终付之东流的凄凉过程。文中以真情感人的语言描述了奶奶的不幸,鞭挞了唯利是图、不顾亲情的孙女的卑劣行为。并通过母亲的善举反衬了婶婶们的心地偏狭与自私。
  结尾部分,写终于穿上新衣服的奶奶不久于人世的晚景生活,并表达了自己以一颗感恩之心,怀念奶奶的心情。结尾富有想象的情境设计,余味深长,拓展了思考空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平实质朴,又充满感情色彩。比如,“奶奶把这些麦子交给了她最信任最疼爱的孙女……”的最终结果是“奶奶最疼爱的卖西瓜的孙女只给了她两个西瓜便完事了。”犀利的反讽语言,具有较强的鞭挞效果。此外,简洁生动的形象描写,凸显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写奶奶瘫痪一段:“除了我,她什么人也不认得;无论谁问她什么,她只是茫然地睁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问得烦了,她便闭上眼睛,仿佛睡着了。”这段描写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奶奶对周围虚伪关切的厌恶之心,具有较强的批评效果。
  
  写作建议
  常言说,文贵写真,一切伪饰虚假的情感之作都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唤起人心底的真情感动。由此观之,初学写作的同学一定要以写真人真事为基础,一定要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按照这样一条写作路子走下去,才有可能一步步到达真、善、美的完美艺术境界。
  
  启发与借鉴
  为了穿上一套新衣服,年迈的“奶奶”用了整整一个麦季的时间,挪动着小脚,捡别人收割小麦后所遗落的麦穗,然而,“奶奶”仅有的一次新衣服梦还是残酷地破灭了。而当“奶奶”好不容易有了一套新衣服,刚穿上新上衣,新裤子还没来得及穿便瘫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病故后却穿上了很多套新衣服。其实,“奶奶”渴望的和所破灭的梦想难道仅仅是一套新衣服吗?也许,这正是本文所写的真人真事留给我们的感慨和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