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0期

永不褪色的古老

作者:陈 蓉




  当经济大潮的旋风刮遍每一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在“风袭”中发生了微妙变化,邻里间似乎多了一堵心墙,仿佛挡住了照射人们心灵深处的阳光,“心结”便“应运而生”。
  传统的邻里团结、和睦的现象在逐渐褪去,仿佛它已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成为一种古老,或者说当今表面的物质繁华遮盖了人们传统美德所散发的光辉,于是热情在一点一点褪去,冷漠在逐渐滋长。
  邻舍失火,我们不是先去救火,而是忙着保护自家财产,唯恐引火入室,甚至庆幸自家没有失火。
  邻舍被盗,邻居好心询问我们是否也被盗,我们却认为他们是想打听我们是否同样倒霉,为寻求心理安慰而来,于是便出口伤人。
  我们的冷漠暴露得毫不含蓄,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悲哀。
  翻开泛黄的日历,回首昨天,看看我们的祖辈们在那逝去的岁月里是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的。
  在北京古老的四合院里到处充溢着的是邻里团结、和睦的氛围,邻里间串门是常事,谁家东西不见了,决不会怀疑是邻居盗走,因为过不了几天那东西一定会“完璧归赵”。
  谁家的孩子生病了,一定会有许多人关心、看望,他们一定会赶紧把自家的能派上用场的东西一并拿出来,这是无须犹豫的。满院都被一种叫做温暖或是热情抑或是信任的东西所填充,邻里团结、和睦的风尚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让时间作证,岁月的痕迹烙印在他们身上,但传统美德伴随着岁月一同在他们身上保留下来。邻里团结、和睦的美德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只是在岁月的冲洗下愈显古老,但它并未因其古老而褪去它应有的光辉。也许邻里团结、和睦这种美德在当今社会中已失去了新的光泽,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蕴藉,留下了岁月的印记。古老的东西由上一代传下来,所以显示了传统的力量;古老的东西必定跟新潮流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显得很典雅。
  古老的邻里团结、和睦的美德一代代沿袭下来形成传统,在新潮流的冲击下仍然保持典雅的姿态,体现的是我们传统的文化内涵,任凭岁月如何冲击,它必将成为永不褪色的古老!
  (湖北陈蓉)
  
  简 评
  
  邻里关系冷漠已经成为现代流行的一种“病症”。作者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到邻里冷漠相对的现实之中,然后再“翻开泛黄的日历,回首昨天,看看我们的祖辈们在那逝去的岁月里是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的”,让传统的邻里团结、和睦的风尚展示在我们面前,最后对这种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出评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材料丰富典型,述说有序展开,认识新颖独到,都是本文成功之处。
  文章的标题“永不褪色的古老”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启人深思,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堪称本文的一大亮点。
  (荐评教师:黄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