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9期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敬畏

作者:张 末




  何为敬畏?敬畏是人生独处时的内省,是生命本质与灵魂状态的双重拷问。敬畏意味着内心的准则和做人的尺度,活着本身即是一种敬畏。
  无可否认,2004年于我是极具震撼的一年,人生的许多转折点都在这一年里经受。譬如手指折了,半年里写不了字干着急。又譬如所谓的“人过三十天过午”,时间对于我的意义开始变得像一只笼子等待一只鸟,令人彻夜难眠:我将要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人,是难以把握命运的,因为命运即你周围的人。如果不是鸵鸟,或者自欺欺人,30岁以后,你大抵应该能看见多年以后自己的命运了;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在手中。而立之年,天大,地大,心大;现在,冬去,春来,最怕人不来。还有什么比活者本身更重要的呢?如果你至亲的人躺在床上,生命进入倒记时,而你眼睁睁地无能为力,请问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又或者,你的童年时代不断地被伤病、死亡的阴影笼罩,成年之后,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人生就像一棵好不容易长大的树,根脉连着父母,枝叶连着妻子,而你自己则需要随时承担风雨、雷电,追求阳光、果实。人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助——自然界里最卑微的一棵草、一枝花,也活得比人坚强、自在。尽管有人在叫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实,在令人敬畏的自然面前,我们征服不了什么,也难以改造什么,就譬如印尼的海啸、地震……
  在这样一个飞坠浮沉的年代,生活处处充斥着不确定性,因而我们更应该感谢生活。人不是孙猴子,也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飞翔;我们活在地上,仰望天穹。有人素食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有人素心以恪守对灵魂的敬畏;本人充满敬畏地活着,以表达对活着本身的敬畏。 (摘自2005年04期《中国青年》)
  
  [简评]
  
  别致的标题,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理性的思考和生活的感知相结合,显示了个性化的思维,增强了说理的深度,是文章的又一大亮点。第三,话题的主旨,明确集中,环环相扣,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