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9期

富而不奢真境界

作者:信 德




  瑞士是世界上的富国,人均年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失业率仅32%。通货膨胀率为4%。然而,在如此富有的国度里,人们花钱从来不大手大脚,而以节俭闻名于世。
  瑞士人常说,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既然是靠一双手挣来的财富,就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瑞士人这样说,也这样做。拿汽车来说,他们完全有条件买豪华的“奔驰”或“林肯”。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丰田”、“雪铁龙”、“大众”这类普通型汽车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的甲壳车。至于手表,这个“手表王国”所产的“劳力士”、“梅花”、“英纳格”、“雷达”和“欧米茄”等品牌手表名扬全球,以瑞士人的收入花上几千元买块“劳力士”表,应该说只是一笔很小的开支,但他们大多使用普通手表,有的人甚至戴塑料电子表。在吃的方面,瑞士人也绝不摆阔。那里的餐馆不允许顾客浪费,对于浪费者,一定要处以罚款。因此,在瑞士几乎没有大吃大喝这类现象。
  瑞士人不单在消费上“吝啬”,而且在节能上也堪称“会过”,拿煮鸡蛋为例,瑞士推行的一种新方法,即先在锅里盛好l厘米的冷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一沸腾,立即关闭电闸,鸡蛋在锅里持续一定的时间,便可“捂”熟,与传统煮法相比,新方法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富而不奢”,瑞士人的简朴委实不失一种新的文明时尚。
  与此相反。今天,国人正“大踏步”地走向“豪华”的误区,甚至乐于成为“豪华”的奴隶。比如住房,若不经过“豪华”装修,似乎是不能住人的。一些人把住房的装潢豪华与否作为与人“斗富”的筹码之一。又比如请客,能请出形形色色的“花头”——什么“档次”,什么“标准”,什么“气氛”,什么“情调”,什么“豪华级”,什么“黄金级”,什么“钻石级”……一套又一套,让人眼花缭乱。至于会议、开业、迎来送往、某些仪式包括晚会、演出……更日渐“豪华”。诸如此类的“豪华”,不仅是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而且将无可避免地导致腐败和腐败升级!可见,陷入“豪华”的误区,甘心情愿当“豪华”的奴隶,实在是一种悲哀。
  悲在何处?悲在一些人的思维定势——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大势”面前把丑当成美,把落伍当时尚,把庸俗当作高雅。这显然是“僵化”思维的后遗症。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心术不正或别有用心,在许多“豪华”“工作”的背后,只要借助孙大圣的“火眼金睛”,就不难发现其“骨子里”的货色——为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劳民伤财而祸害社会。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觉悟”,真、善、美必将取代假、恶、丑。简朴生活将是大势所趋,其间虽然免不了反复,但人类最终将达到一个简朴的境界,与简朴相背的一切的“豪华”噱头,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点评
  
  
  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警世之作。古人云: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还没有进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人民还没达到普遍富裕的情况下,一些手握实权的人物经常慷公共财富之慨,尽管上级三令五申,奢华之风仍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昨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哭宴”新闻,当地官员以“人头马”酒的盛情接待,竟使扶贫志愿者感极涕下而无法下咽,由此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希望青少年朋友就此事作出自己的正确价值判断,因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总有一天,你们的正义与良知要经受权力和利益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