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6期

话题“冷与热”作文指导与演练

作者:翟艳明




  作文设计
  
  自然是富于变化的,冷和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冷和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有冷和热的变化;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也有冷和热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我们许多思考。
  请以“冷和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这是一篇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时应弄清两者的关系,不可偏向一方,不提另一方。
  大自然有冷与热的变化,人类社会更有冷与热的变化。写作时可写自然界的冷热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也可由自然的冷热写到人类社会的冷热,甚至可以直接写社会生活的冷热。试列举几方面的立意,供同学们参考。
  1.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俗话说,“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凉”。一个人有钱有权时,前呼后拥,八面威风;而一个人失势时,门前冷落,清冷寂寞。《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学们从这方面立意的比较多。
  2.朋友相处,时冷时热。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有时关系密切,不分你我,置法律、原则于不顾;也有时矛盾丛生,相互猜忌,甚至水火不容。这两种现象都不正常,应注意把握分寸,恰当处理,莫让感情战胜理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社会冷,内心热。社会大环境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性,你可能觉得对自己很不公平。“不能改变天气,可以改变心情”,你对生活的热情不能泯灭。民族英雄岳飞、辛弃疾面对朝廷的冷落,赤诚报国,痴心不改,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文革期间的老干部,面对造反派的批斗,一如既往,奉献社会。当今社会的反贪英雄,面对打击报复,痴心不改。凡此种种,皆可入文。
  4.外表与内心的冷热。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人外表冷峻,使敌人畏惧,贪官胆寒,而内心热情,乐于助人,让人民高兴。也有人(像王熙凤),表面一团火,内心一把刀,这样的人一直受到人的鄙视。
  5.处理问题的冷与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些事情需要热处理,而有的问题则需要冷解决。有的事情需要快刀斩乱麻,速断速决,久拖不决,必酿后患;而有的事情则需要假以时日,矛盾双方冷静后再作处理,否则,欲速则不达。
  6.认识事物的冷与热。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有一个由冷至热、由热到冷的过程,正确把握这一规律,有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另外,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一种新事物出现以后,往往一哄而起,盲目追随。像“琼瑶热”,“小燕子热”,“足球热”等等,有些热的躁动需要冷思考。
  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还可写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总之“冷与热”是一个立意较为宽泛的话题,可以演绎的内容很多很多,只要从话题的两方面来写,便视为符合题意。
  
  例文一
  忠魂
  闫志国
  
  熊熊的烈火在燃烧着,极力想驱散周围无尽的黑暗,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月光很冷,冷得仿佛这不是歌舞升平的江南。夜很深,大自然在沉睡,只有他被那藻绿的西子湖围在一起。
  “你后悔吗?”我停下已放到嘴边的酒碗。
  “后悔什么?我只恨未能收复中原!”他饮下面前的一碗烈酒,语气里依然激昂着当年驰骋疆场的豪气。脸上的肌肉却有一丝不由自主的颤动。
  “想当年,你数千铁骑横扫中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杀得贼寇闻风丧胆,眼开着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然而,这一切由于奸佞误国而功败垂成,如今,你英雄无用武之地……朝廷对你忽冷忽热,你真的不曾后悔吗?”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似乎他未曾想过这个问题。
  烈火映着他伟岸的身躯,照着他殷红的脸膛。我知道,他胸中燃烧着一颗赤热的心,涌动着一股可以融化这无边寒夜的热血。火光映着他宽大的额头,鬓角在丝丝的微风中露出缕缕白发。脸上的肌肉不停地颤动着,目光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熊熊烈火。“啪啪”的声音在天空中回响。
  西子湖已经睡了,湖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痕,在月下泛着冷光,仿佛要参透我眼前的这个人。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喝干了坛中酒,站起身来,微风吹拂着他那宽大的衣袍,冷冷的月光给他披上了一层闪亮的银甲。
  郁孤台上,他抽出了宝剑。寒光闪闪,还带着那种横扫千军的气势,心中舒啸着:“把栏干拍遍,吴钩看了……”
  “你看到这宝剑了吗?他本是一块普通的铁,但是,现在的它经过了火的锤炼,经过了冰的冷却,成了可以削金断铁的武器。朝廷重用我也罢,冷落我也罢,如今山河破碎,生民涂炭……只要我的心不变,我就依然是一把利剑。冷与热只会使我更坚强,让我的梦更坚定。”
  说完,他朗声大笑,一步步坚定地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觉得他就幻化成了一把利剑,带着宝剑特有的沧桑与豪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已用内心的火热与现实的冰冷将自己铸成了一把利剑,劈向无边的黑暗。
  [简评]
  本文以岳飞、辛弃疾为生活原型,塑造了一个勇武刚强、忠诚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描写生动,性格鲜明。作者选择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特征的意象,像湖水、月光、寒夜、烈火,境界开阔,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阔大的背景,营造出一种雄浑悲壮的氛围,为描写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章对比鲜明,中心突出。文中出现多组“冷”与“热”的对比,如月光的冷与烈火的热,寒夜的冷与内心的热,社会的冷与情感的热,火的锤炼与冰的冷却等,既照应了话题,又突出了中心,实为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例文二
  冰火剑法
  李建淼
  
  带着满身伤痛,他踉踉跄跄地走下山来。他看看手中的剑,血一滴滴地淌下来,那是九山十八寨所有人的血——世间又少了一帮无恶不作的歹徒。
  十天后,市集。他坐在茶馆里听着人们谈论一无名剑客的事迹。那剑客三年内连续灭了江湖上恶名昭著的接天楼、黑鹰堡,几天前又挑了九山十八寨。这一带,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与宁静。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师承来历,少数几个见过他的百姓都说他浑身散着一股冷气,也有人说他有一付热心肠。
  他转身离去,在街上买了两个面人和一盒胭脂,又到药铺抓了几副药。尽管人们眼中的他身上佩着剑,却从没人怕过他,倒感到一种亲近感,因为他总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对所有的善良百姓都热情、敦厚而有礼貌。
  “爸爸回来了!”儿子叫着跑过来。他从怀中掏出那两个面人逗了儿子一会儿,又向屋中走去。
  “阿兰,你歇会儿吧,我来做饭,这是给你的。”“你怎么知道我的胭脂没了?”
  他没说话,只顾低头添柴。
  没事时,他总是看他的剑。剑是普通的剑,值不了几两银子,但却泛着青白色的光芒,刃口也很锋利——常饮邪恶之血的剑总是这样的。
  “不就八岁那年跟一个卖艺的把式学了几天剑吗,还老充个会武的。”阿兰撇嘴道。
  他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她又怎能知道师承世外高人的他偷偷练剑十五个寒暑,终成了绝世剑法?
  他心中警兆突现:“阿兰,快领孩子去找娘!”他冥冥中感到无数高手正向这茅舍涌来。
  ——是霸门刀,门主与黑鹰堡主是师兄弟。他右手握剑,双眼如流星般扫过每一个人,与先前的他判若两人,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骇人的冷意与杀气。
  拔剑,挥剑,拨剑,一道道闪电般的剑弧划过,接连的是惨叫声声,看着恶人远遁,他回眸一笑,温情复现。他心念一闪,终于领悟到:剑手心中有匡世的热血方能使出更好的剑,师傅说的剑手应该断情是错的。
  冷与热的结合,让他使出了武林中最完美的剑。剑冷心热,剑无情人有情。从此,除暴安良的剑客和他炉火纯青的冰火剑法名扬天下。
  
  [简评]
  
  武侠小说已不是中学生的禁地,金庸的《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读本,看武侠、写武侠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文章通过对一无名剑客惩恶扬善的英雄事迹的描述,写出了作者对完美剑法的理解,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大胆追求。文中多次写到剑客的外在冷与内心热,剑无情与人有情,“冷”与“热”的关系时时凸显,处处扣住话题,中心非常突出。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像神态描写(“尤其那眼神,更是冷得叫人不敢去看”),动作描写(拔剑,挥剑。一道闪电般的剑弧划过),心理描写(“心念一闪,终于领悟到”)都运用得非常到位,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