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6期

独词类话题“和”作文实战演练

作者:刘万春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确如此,国际和则世界宁,国家和则民族旺,单位和则事业成,家庭和则万事兴,人心和则事事顺。这里的“和”内涵丰富,可以理解为和气、和睦、和谐、和平、温和、平和等等。
  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体验和感受,也可以编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话题分析及导写
  这是“2004—200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的作文题目,我校参加了联考,笔者参与了作文的阅卷工作,感到这个作文话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独词类话题作文,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应该是上海的语文高考,2003年的“杂”和2004年的“忙”都是属于独词类话题作文的形式。面对“和”的话题作文,我们应该有以下的思考:一是备考中应该关注国际热点。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这到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和”的话题,如果我们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如美伊战争等,就很容易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二是要有创新性。一个“和”字,引发的联想会是很多的,但是容易走进“人云亦云”的思维泥沼,怎样才能闯进创新的殿堂呢?首先要精选材料,尽量避开别人所想到的,但是前提是必须符合题意。其次,编述故事,打造思维的亮点。最后,使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打动读者。
  
  例文一
  携 手
  吉林松原二中 冯 蕊
  
  友人的真挚是冬季过后的涣然冰释,是春的气息在同一屋檐下散发出的平和;家人的幸福是四世同堂围坐在火炉旁,亲情在此升华的温和;恋人的温馨是春雨初来时,一把花折伞下,悄悄地将她小指勾回的和美;风调雨顺的春生夏长是自然与人类的携手……
  人们曾崇尚自然的鬼斧神工,开辟出横川沃野,青山翠林。黄河的古老、亚马逊的幽静、百慕大的神秘、风的变幻、云的无形、天然的雕饰,给予了人类踏实的依靠。以天为盖地为席,晨曦的露珠打湿惺忪的睡眼,清泉滋润干渴的喉咙,满山的野果涨满竹篮,人们徜徉在自然的哺育之中。山洞里闲看雨帘垂落,池塘边“对镜”贴花黄,山巅凭眺落英缤纷,传说着伊甸园的惬意,沉酣于极乐世界的舒畅。
  但,终有一天,人们嫉妒了自然的魄力,嫉妒了它的无所不能,厌弃了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于是,平静的湖面涌起了不安分的暗流,击打的声势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敢拼、擅闯,乱舞间火种刀割。人们疯狂地从自然攫取最大的利润,大片的青杉幼松,夭折于斧锯之下,连天碧草瞬间化为灰烬。
  内蒙古的西河县原本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广阔牧场,当地居民安逸地生活了数百年,但在某一日,该地的村民偶然发现这个地方的某种植物是市场上价格昂贵而且紧缺的药材,于是该地居民大量地挖掘这种植物,致使草根也被挖了出来,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水草丰美的桃源变成了黄沙漫天的贫瘠之壤,导致水源缺乏,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这是痛心疾首的血的教训!其实,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只要我们能够给自然小小的恩惠就不致于出现这样的结果。山东省一些地区已经呼吁建设文明生态城市。该地区富了之后,并没有忘本,他们依靠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迫改善治污能力或停业,使得一些地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居民开心地说:“夏天终于可以穿上白衬衫了。”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山青水碧,绿树成荫啊!
  人类与自然是共生的,人类与自然只有共同携起手来,才能打造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
  
  [简评]
  
  本文作者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写“和”,开篇用诗一样的语言阐释了“和”的作用,然后过渡到自然,竭力渲染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与下文人类破坏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例子,一正一反很有说服力。
  
  例文二
  掬一捧和谐之光
  吉林松原二中孟祥婷
  
  生存的竞争使人们忙碌不停,快餐文化像沙尘暴一样充斥于人们的精神空间,巨大的收入落差啃噬着认知的底线,物欲的洪流冲击着道德的堤岸……不安、焦躁浮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然而,当你擎起双手,鲜红却在涌动,和谐之光像平静圣洁的纳木错般澄清心中的尘埃,开悟消沉的心灵。和谐之光,它无处不在,它将尘封的爱和信任释放,构建了人与人联系交流的桥梁,于是,生活便不断上演着关爱与和睦的剧目。
  安徽贫困山区的“大眼睛姑娘”——苏明娟是我们熟悉的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15年前解海龙的镜头选择了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无私资助下,苏明娟考上了大学,从此,那个少言寡语的小女孩变得坚强果敢。她说:“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回报关心我的人。”至此,她拒绝了外界的一切资助,开始了自立的新生活。
  虽然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表述,可是,我们听到的却是和谐之光辉映下的自强不息的心声,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因爱而更加美好的风景线。和谐之光,跳动的是爱与关怀,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渴望知识的心灯,它点亮的是安徽金寨贫困山区的希望,点亮的是一个民族的美德。
  和谐之光不仅普照着神州,同时也洒向世界的每个充满和平互助的角落。成功举办的中法国际文化年,我们还记忆犹新。亦真亦幻的京剧脸谱吸引了大洋彼岸的蓝眼球,二胡的阴郁曲调止住了法国人的脚步。他们穿起了唐装,金发碧眼别有一番风光。在北京的大剧院,法国的歌剧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中国人在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异域风俗文化。无论是北京还是巴黎,客居的人们总会找到本地人。向中国请教茶道,和法国人讨论雨果……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和风土人情,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交流!我们拥有共同的对和平与美好的追求,执着于两岸异地的绵长友谊,我们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和谐之光让彼此没有距离,让心与心一起感受——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和谐之光,是嫣然绽放的花蕾,四季才温馨宜人;是温柔甜美的微笑,人生才美好绚烂。和谐之光,像一个精灵,舞蹈在艾菲尔铁塔旁,游览在万里长城,照耀着尼罗河,攀登在珠穆朗玛,亲吻着自由女神,它同希腊奥运圣火一起闪亮,与中华民族的图腾一同升华!
  掬一捧和谐之光,生活的原野不再荒芜,而是繁华!
  掬一捧和谐之光,陌生的心灵不再冷漠,而是热情!
  掬一捧和谐之光,带着梦想,无路也有希望!
  
  [简 评]
  
  文章是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和”来行文的。思路清晰,由人与人,到民族与民族,例证也很恰当,开头与结尾的语言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