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6期

伤鸽

作者:王 飞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句“种花养鸟一场空”的谚语。“花空”是因为花开花谢人一无所获;“鸟空”是因为鸟不甘于人类的拘束,要么逃离人类的手掌;要么以死寻求解脱,最后人一无所获。
  暑假里,一只鸽子飞到我家院中,正好被我们兄弟几个逮住。为了防止它飞走,我们残忍地剪断了它的一段羽翅,把它养在了院中。我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给它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可以让它成为我们的宠物。可是我们错了。
  当它的羽翅被剪断后,它的样子有些绝望。一双惊恐的眼睛,一身蓬乱的羽毛,畏缩在墙角,与我们保持着最大距离。就连撒在地上的稻谷也不去碰。饿几天之后,它才在无人的时候出来啄几口,我也松了口气——它终于肯吃东西了。
  时间过得很快,它已在我们家心惊胆战地生活了两个月。在这悲伤的两个月里,它变得健壮了,羽毛也光滑了,然而还不能飞。
  相处这么长的时间了,我们以为它该消除对我们的恐惧与戒备了,然而当我们靠近它时,它却扑扇着翅膀躲开了我们。爸爸常看着它叹道:“这只鸽子,胆子太小了。”而我却总感到仇恨让它极力地排斥着我们。是我们伤害了它,是我们让它失去了伙伴,失去了自由,让它只能在这个没有同类的世界里耗费着自己的生命。
  一次,我静静地蹲在离它几尺远的地方细细地看着它,发现它虽然健壮却失去了翱翔蓝天时的自信。看着它,心中有无限的内疚却无法让它明白。不自觉地在心里默念:等你翅膀长长了,一定让你重回蓝天。我无语它也无语。我用最和蔼的目光看着它,它却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生物学家不是说有心电感应吗,于是,我努力地试着,把我最友善的话语在心里默念,想创造奇迹。一会儿,不知是它想觅食,还是果真灵验,它好像在犹豫着什么,歪着头看看我又看看别处,红色的爪子几次抬起又放下。终于它向我走了几步,然而又迅速地退了回去。如此几次,它离我越来越近。此时我一动也不敢动,我要给它最安全的感觉。可就在最后一次,我妈抱着一个小孩子来看鸽子。小孩见到鸽子非常高兴,直嚷着要把它捉在手中,鸽子便很快又逃回了角落。
  我无奈地看着它,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一只刚会滑行的小鸟撞晕在我家的窗边,被我们救起。我们同样把它养在了家中,但没有剪断它的翅膀,所以它对我们没有太大的恐惧。时间长了,它有时便会轻轻地跳到我们的手上或肩上调皮地和我们玩耍。不久它便康复了。一次,我们怕它闷得慌,便把它放到了门口。它在门口转悠了几圈,扑棱一下腾空而起。我急忙伸手去抓,可手中只留下几根羽毛。它已经随着一阵嘶鸣飞向蓝天。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鸽子为何变得强壮了!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虽然可以用武力或其他手段占有很多东西,却永远不能占有渴望自由的心灵。
  (作者系河北省沙河市第二高级中学理补班学生,指导教师:穆立红)
  
  主题点评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表明了大自然中的生命对自己家园的真挚信念。苏武留胡十九年,历尽生死之劫而不变节,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的舍生取义,都说明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对于自己的信念更是看得比生命还重。
  文章的作者从收养的一只伤鸽中发现了这种信念的特殊力量。这种来自简单生命的力量竟启迪了一颗幼小心灵的良知。一只被剪断羽翅的鸽子失去了自己家族的温馨,失去了翱翔蓝天的自由,被困在人们设置的狭小空间里苟且偷生。作者精细地发现由此给它带来的精神创伤:伤鸽的一举一动都向人们表达一种无言的抗拒。在与这只鸽子的共处中,作者终于体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只鸽子可以为坚守自己对自由的信念先是弃食,而后锻炼翅膀,足见其念力之强,目光之远,而时下人类的信念,却可以轻易地为金钱、物质所左右,哀哉人类!文章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小事,然而却能以小见大,表达了一个内涵深刻的主题。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取材于不值一提的生活小事,在一般人眼里,发现不了什么闪光的东西。本文作者却独具慧眼,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透视出深邃的生活哲理,这种透视生活的睿智的眼光不是生与俱来的,而是在道德理念、思想水平、思维素质等方面长期培养、陶冶的结果。有了这种慧眼,才能在简单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才能从沙里淘金,发现那些闪光耀眼的东西。从选材角度看作者的思想水平与素材积累,那就是成竹在胸,笔下生花,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缺乏这种素质,虽圆睁二目,也视而不见,鲜活的生活素材摆在那儿,也难发现。
  
  布局点评
  
  这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布局谋篇的。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文章的开头以“题记”形式揭示了鸟类向往自由的事理。接着以引用民间谚语为文章点明题旨,养鸟者“鸟空”是因为鸟类“以死寻求解脱”的信念力量使然。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具体记叙描述了收养一只鸽子的过程和自己从中不断的感悟。先写鸽子被剪了羽翅后的“惊恐”与拒食,继写伤鸽在恢复健康后对人们的“戒备”、“仇恨”与“排斥”。由此引发作者理性与良知的自省,并下决心要把自由还给伤鸽。接下来插叙一段对过去养鸟往事的回忆,用以说明人与鸟的和谐相处,会换来鸟对人的亲和。相反,任何温馨的囹圄也无法阻止鸟对自由的向往。
  结尾部分,文中以“明白鸽子为何变强壮了!”过渡,揭示了伤鸽为争取自由而暗中做出的积蓄能量的努力,从而“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无论用武力或其它手段,都“永远不能占有渴望自由的心灵”。结尾绾结有力,升华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情境描写细致、生动,比如,对伤鸽的情态、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充满人格化色彩。这主要得益于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有助于情感表达和主题内涵的揭示。比如:“我却总感到仇恨让它极力排斥着我们。是我们伤害了它,是我们让它失去了伙伴,失去了自由……”。
  
  写作建议
  
  类似对待一只鸽子这样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少同学都会遇到。你能否写出你对自然界一个普通生命的情感与态度?你能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生活的真实并表达自己健康的思想情感?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这个话题很有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