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4期

2005年高考作文趋向预测 

作者:李雁林




  一、2004年高考作文回顾与启发
  
  观2004年高考作文,我们会发现这样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题目是话题形式;
  2.多数话题属于动宾式并列关系型,比去年的偏
  正式并列关系型有所变化。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
  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
  别、人》等等;
  3.材料内容多数属于矛盾型,让考生在充满矛盾
  的社会生活面前擦亮眼睛,提高辨别力,表达自己的想法
  4几个变体依然是话题形式。比如广东、天津、福建、
  湖北、上海等省市的作文题,单字单词话题、寓意话题、
  材料话题、多点内容的选择话题等形式和去年全国高考相
  比有所变化,特别是福建、广东、湖北的话题形式没有拘
  泥去年的关系型老路,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原则;
  5.多数话题在道德范畴、思维内容方面比较多,更
  贴近生活,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主题。它引导学生关注
  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和人
  文精神;
  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
  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作文。这就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
  外,引导学生注重读书,注重思辩,有自己的见解,
  这对改变目前中学语文只注重课本的教育现状起了良好的
  导向作用。
  
  二、2005年高考作文趋向预测
  
  通过以上对2004年高考作文分析可知,2005年高考
  作文命题大致趋向为:
  1.继续“话题作文”的形式
  “话题作文”仍占主导,但可能不止一个话题,会
  给出几个话题,任选其一。话题的提出也可能不是材
  料,而是提示语。如2003年的上海作文试题:“杂”
  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命或科学、文化、
  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
  目,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3
  年的北京作文试题: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
  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有所感,
  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海高考作文话题“忙”,可见这种趋势。
  2.淡化文体要求,注重发散思维
  以”‘话题作文”为主,一向注重考查考生的发散
  思维、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命题者力求让
  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一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去
  看,辩证地去看,相对地去看,甚至可以提出相反的
  意见(但必须符合题意);文体更加自由灵活,记叙、议
  论的常见文体可以写,小小说、散文、寓言故事可以
  写,戏剧,诗歌还可以写,这说明文体、思想思维、
  内容选材在最大限度地开放。
  3.降低作文审题的难度,发挥考生个性
  以往的材料作文往往由于审题原因,致使考生误入
  歧途,审跑了题造成作文分数偏低。近几年作文命题减
  少了审题难度,让每位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真正
  做到了重在考“写作”,而不单考“审题”。
  4.由过去的重格重体转向重情重义
  以往作文从命题的角度就框定了考生写作的文体,
  而且以格式和体裁作为主要的考查点,而近几年的作文
  要求及评分标准都转向重情重文。重情,就是注重自己
  感情的抒发,注重自己的个性与人性,发挥个人的内在
  智力与潜能;重文,就是注重文采,包括流畅的语言,
  巧妙的表现手法,带有个性的韵味。
  5.赋分值不会变
  如果赋分变化,那将波及整个卷面的设置布局,各
  题分值的再分配;甚至影响到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这
  样看来,作文的赋分值不可能变化。
  6.注意以下几个话题范围:
  (1)美好的感情(亲情、友情)和幸福体验。
  (2)理想信念。
  (3)颂扬爱、理解、尊重与宽容。
  (4)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辩价值取向、生活信仰、
  处世态度。
  (5)呼唤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
  (6)传统美德的继承与现代人格的培养。
  (7)人与环境。
  (8)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