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4期

从文章立意想到的

作者:佚名




  什么样的文章才算“佳作”?历来由于人们在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林林总总、个性不同的读品,迎合着不同读者的口味。
  《优秀作文选评》坚持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即“文质兼美”的原则认定“佳作”的标准,即不单要求文字表达方面出彩,更看重“文以载道”,详察主题立意的优劣。一篇佳作必须有一定思想深度,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涵养;能表达和抒发一种健康情感,给人心灵以美感震撼。
  近期学生作文,可助大家解读。2005年1—2期发表的李倩怡同学的《驳中国古典小说之英雄》,除了文字优美,更具深刻独到的主题内涵。作者突破狭隘的古代英雄观,引领读者透过层层历史迷雾,看穿古人所谓“英雄的本质,为”英雄”赋予人文精神的内涵,盛赞了“以民为本”的现代英雄观。
  另一篇伍婧楚同学的《唱着歌的长青藤》在立意方面也超凡脱俗。从表面看,该文与其它写亲情题材的文章区别不大。但细细品读,方觉得文中“奶奶”的品格魅力已超越了狭隘的血缘亲情。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慈爱、宽厚、温柔而又坚韧不拔的品质精神,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主题内涵升华到较高的道德追求层面上来。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杂剧乃至后来的明清小说,不断演变着的主要是文学艺术的形式与内容,而其绵延下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其主流精神却历久弥新,永放光彩。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也曾翻卷着时尚的浪花,然而这时尚总是容易”促生促灭”,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因而永远不会成为主流。而那种崇尚诚信、正直、博爱、宽容,追求正义、理性与良知的道德操守和精神理念则是积淀下来的真金,永不销蚀。
  中华文化的主体永远是巍然挺立的参天大树,在历尽风雨中,永葆青春生命,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五千年文明滋润的沃土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个传承文明的时代主旋律,更应该激越黄钟大吕的纯亮清音。它是当代为文者追求的神圣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