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关注现实  贴近心灵  倡导哲思

作者:焦文林




  2004年高考十多道作文题异彩纷呈,个性鲜明,表现了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向,具有关注现实、贴近心灵、倡导哲思、融入人文精神的特点。
  
  
  一、关注现实。
  
  高考作文命题虽然不强调切近社会热点,但它总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或折射出时代发展的风貌,或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2004年上海作文题的“忙”,从一个侧面捕捉到了时代的特点,在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人们个个都在“忙”!小至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忙于复习,眼前是忙在考场;大至天下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战:止、民警、工人、农民,都在忙中。广东省的“语言与沟通”,既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又符合广东是方言区,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实际,结合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推广普通话征文、演讲比赛活动积累的素材,大部分考生都有在语言交流中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湖南省的“家庭教育”,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特别是正确分析和评判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些话题都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精神。
  
  二、贴近心灵。
  
   贴近考生心灵,给考生提供展示人格精神、思维品质的宽广舞台是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另一特点。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吉林省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便是一个引导考生打开心扉、倾诉真情实感的话题。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朋友失和、面子失落、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等等,有的人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有的人却黯然失色,颓然绝望……试题正是从“失去”的角度,拷问考生心灵;考查认识水平、思想修养、写作能力的。北京市的“包容”则从塑造心灵,完善人格的角度命题。各人性格、兴趣爱好刁;同,相互之间难免摩擦,我们要学会“包容”,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倡导哲思。
  
  2004年高考作文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在作文命题中增加了思维的容量,考查学生透视问题的能力,思想的广度,思辨的深度,以哲学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高考作文得分差距。浙江省高考作文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涉及到“人文素养”与“发展”二者的辩证关系,话题材料中提醒考生“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提高人文素养是必须的。②提高人文素养是实现发展的基础,不提高人文素养将不能实现发展。⑧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发展。④人文素养与个人的发展有关,个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⑤社会发展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推动作用。全国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天津卷“材与非构”,重庆卷“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都非常重视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融入人文精神。
  
  提高人文素养是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4年高考作文正是以“人文性”为切入点,推动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例如,福建省要求以“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亚、桑提亚哥”等人物和文学形象为话题作文,别出心裁地将作文与学生的历史、文学修养联系起来。面对这个话题,那些整天淹没在题海中,把读书看成耽误时间的考生一筹莫展,而那些文化积淀深厚的考生则如鱼得水,这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命题思路,将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2004年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备考作文没有必要猜题押宝,而应该从关心生活入手,努力提高文化修养、思想水平,以增强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