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2期

2004年中国十大热点人物

作者:佚名




  
  李金华:靠忠于职守掀起“审计风暴”
  
  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2003年度审计报告,披露国家体育总局、淮河灾区等中央单位和地方政府虚报、挪用资金等违规事实。11月,国家审计署又公布对国土资源部、中国工商银行等部门的审计结果。“审计风暴”力度之大为历年所罕见,审计长李金华的诚实和勇气令人钦佩。人们有理由希望,让“审计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多一些制度规范,少一些个人悲壮。
  
  牛玉儒:令人钦佩的人民公仆
  
  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从上任到去世只有493天,每天都在“执政为民”中活得精彩而充实。这个孺子牛式的好干部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人民满怀深情,弥留之际还惦记着工作,病逝时只有51岁。有人说,牛书记的病是繁忙的工作给累出来的,牛书记是被“累死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激情和活力支撑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牛玉儒同志骨灰安放的日子里,很多呼和浩特市的普通群众都自发地冒雨走上街头为他送行。
  
   任长霞:人民的好卫士
  
  任长霞是河南省公安系统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她对黑恶势力绝不手软,连破大案、要案,上任登封市公安局长后迅速扭转地区治安混乱局面。4月14日,年仅40岁的任长霞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全国掀起向任长霞学习的热潮。很多人表示,学习任长霞,最核心的是学习她对人民无限忠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风范。要像她那样淡泊名利,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动力,把机关的每项具体工作作为执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奉献,在奉献中工作。
  
  刘翔:奥运拔腿 惊呆世界
  
  北京时间8月28日,刘翔以平世界纪录的12秒91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打破了欧美运动员在男子短距离径赛项目上的统治地位,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荣誉。刘翔赛后一句“中国有我,亚洲有我”,荡气回肠!刘翔有俊朗的外形,更有对体育与人性的深刻领悟,他是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惟一没有伤病的运动员;而他在夺冠之前的低调与策略,充分显示出了东方智谋。回国后,刘翔万千荣誉集于一身,荣登本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并迅速成为一个商业明星,这让他有些烦恼,但他也很清醒:“没有跨栏,我什么都不是!”
  
  刘亮:执着维权的普通人
  
  3月23日,西安小伙子刘亮购买即开型中国体育彩票,明明抽得头奖“宝马轿车加12万元人民币”,然而第二天却被西安市体彩中心告知其所持中奖彩票是假票。如果不是执著的刘亮一怒爬上了广告牌,彩票业的重重黑幕还不知何时才能揭开,这幕由不法商人与国家体彩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的事件还将继续上演。
  
  
  阎世铎:坚韧的“靶子”
  
  2004年中国足球却让中国人皱起了眉头。一方面,男子国奥队无缘雅典,有缘雅典的中国女足,遭到毫不留情的羞辱,中国男足,更是令人绝望地输掉了世界杯出线权。另一方面,隆重登场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乱哄哄中结束,假球、黑哨、赌球、斗殴、罢赛……中国:职业足球十年,耗资无数,凭借高水平联赛打造高质量球市、高水平国家队的梦想,全然落空。从年初到年尾,针对中国足球“当家人”阎世铎的口诛笔伐一直没有停歇,商人徐明等更是立起大旗挑战中国足协——阎世铎岿然不动的态势,当称最坚韧的“靶子”。
  
  桂希恩:防止艾滋 永不言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桂希恩在i999年发现了中国的第—个艾滋病村——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从而使之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免费接受艾滋病治疗的村子。2004年6月11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专门登门看望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桂希恩。桂希恩教授近几年经常深入农村为艾滋病患者治疗,还让病人住在自己家中为他们提供治疗方便,积极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治艾滋病培训,在社会各界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他利用自己获得的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的奖金捐助了5 8名艾滋孤儿。
  
  饶颖:坚持要赵忠祥当庭对质
  
  滚滚而来的名人官司和绯闻中,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成了又一个被卷入的“大腕儿”。2004年4月,—个名叫饶颖的女人在北京状告赵忠祥欠款。人们关注的是老赵跟这个女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文化娱乐圈来说,2004年依旧是多事之年:“被迫”进行亲子鉴定,前国脚高峰“突然”多出个3岁的儿子;导演黄健中,被一个名叫张钰的演员导演了一把“性、谎言和录音带”……名人亦真亦幻的隐私,不断被放大炒作,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郎咸平:有勇气又有锐气的学者
  
  八九月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引发了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历时2D多年的国企改革,目前已进入破难攻坚阶段;触及到最核心之处——国企产权改革。“郎旋风”现象,揭示出了国企改革酌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一个学者,这种建立在专业知识上的批评精神,难能可贵。
  
  周岱兰:不幸又万幸的民工
  
  在上海当保姆的安徽民工周岱兰2003年12月24日不慎从雇主家的4楼摔下,造成腹腔大出血、腰椎粉碎性骨折。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周岱兰一度陷入“生不如死”的困境。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周岱兰及时获得救治,2004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上海市鉴于“周岱兰事件”出台一项新制度,把从事家政服务的民工纳入保险范围。民工问题是永恒的话题,孙志刚用惨死换来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周岱兰用生死存亡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可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