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2期

我们正遭受着冲击

作者:谢 昕




  回顾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建立的各种文明,我们不禁惊讶:中华人民几乎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思想价值体系,并且传承至今。欧美文化均扎根于古希腊文化,而曾经无比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今日仅残存了一些遗迹供人瞻仰。与此同时,华夏文明仍具有生命力,我们不能不自豪。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体系并不是一直完整地延承下来,而是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全球化”浪潮掀起后,我们的文化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很明显,现代中国人是感受到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虚弱。甚至有人说中华文化的原创性在汉代之后就消失了。这个观点也许太偏激了,你绝不能说唐诗、宋词不是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是在亏损的,文化品格、文化道德以至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尊崇,保留下来的一些所谓文化传统,也仅仅是文化形式而已。台湾甚至出现了怀疑大陆“中华国民”正统性的论调。这自然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但却不会是空穴来风,毕竟某些现象是人们感到了我们的文化的确是出现了问题。
  由此衍生出了两类人。一类沉湎于过去令人惊叹的光辉,同时他们心中是怀着对现实的深深遗憾。当现实文化的没落不能满足他们时,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过去,企图在历史中寻找安慰。钱穆先生说过,中国文化是一种向后型的文化。“很少有对未来的热恋,却更多是对过去的深情。”但我们发现这样一来,现实文化智慧继续没落,东方思想更不会取得类似希腊文化在人类思想中的地位,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精英们在书房里把玩的古董。“它从未在实用意义上被认真对待。”的确,贫困化的现在用神圣的过去的诱人徽章把自己打扮起来。
  而另一类人则显得很“维新”、很“现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革命大潮下,文化的解放在整个社会解放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批思想家、革命家开始了推翻传统的“新文化运动”。整个封建体系几乎完全崩溃,我们接着以推翻腐朽封建统治的名义把一部分文化精粹一并去除了。我们倒掉脏的洗澡水时把澡盆里白胖胖的孩子也一同倒掉了。人们往往并不能区分属于腐朽的制度的东西和属于中国世界与生俱来、赖以生存的东西。在摧毁了所有旧的东西之后,我们发现现行文化领域又几乎空白,我们就需要新的东西来代替它。于是我们张开双手“拿来”。当西方文化发展得几乎成熟时,中国人摈弃掉了自己创造的文化,以十分“宽容”酌态度敞开怀抱将西方文化搂进来。一系列不同的思想的确令人眩目,但是他的诱人并非完全因为他的正确,接近真理,而是因为对我们而言,他是“新”的。如果说在20世纪初还只是有一部分先进人士认识到应当全面学习西方文化,那现今西方文化尤其是欧美文化更是借助互联网扫荡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美国经济的繁荣使我们羡慕,日本在“脱亚人欧”后经济的迅速腾飞则更引起了我们的嫉妒。于是我们更加急不可耐接受了一切欧美文化。美国在通过互联网、NIKE、麦当劳向我们贩卖物质商品,贩卖自由、民主思想时,也贩卖了整套价值体系。我们抨击除了自己目前接触的、赞成的所有主张之外的主张,包括自己的传统的遗产,这其实是不宽容的。可怕的并不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问题在于他并不真正完全适合我们,在于我们并不理解他。人家建了一艘船,是因为他们住在海边,我们也跟着造了一艘船,是因为看了他们的船再跟着造一艘船而已,而未发现我们所处的是沙漠。有个很现实的例子,纽约街头有很多人穿鼻环,其实是同性恋的标志,而我们很多人也跟着穿几个,以为时尚。我们在这个时代,一眼望去,发现每个人的衣着、追求、梦想竟如此的相似,而这些并非我们每个人自己真正的选择,我们只是被成功的兜售家暂时说服了。总之,我们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而在这种世界中,没有什么是不可信的,没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感到惊奇,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感到骄傲、敬仰,进而也不会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来传承,来创造。
  
  评点
  本丈的语言是平淡的,读后却让人震撼不已。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中华民族正遭受着冲击,我们正遭受着冲击!去其糟粕并本难,难的是去其糟粕的同时取其精华。及时觉醒吧!不然,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莉,你凭什么送她《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