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漫谈文尾的意韵升华

作者:石修银




  文章应有绵长的余味,令人品读不尽,如此,方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主题内涵。欲使文章有其绵长的韵味,语言富蕴诗意,是为一法;而文章情感的渗透,意韵的开掘与构思的奇巧,亦为重要之法。
  
  一、情感的浓郁味: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文贵乎情,薄情则寡味,情之融注,文章方有厚重的质感。古时有人作诗: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此言何谓诗?后一诗人补上几句:任尔东南西北风/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一经点化升华,使原本苍白平庸的“诗作”,有着浓郁的情感特质。如冰心《往事(七)》: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文章若就此停住,写的则为雨中一景,只是写出荷叶勇敢呵护红莲的鲜活形象,但作者以丰富的审美情感审视之,文章接着写道: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如此情感的渗透,使此灵秀清丽的景物濡染了满腔温柔委婉的情思,令人感受情感的炽热与涌动,使文章承载着浓浓的母爱,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位。
  一同学写《进城》,写自己中考失利,父亲听说—-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让“我”进一中借读,便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和“我”来到县城。父亲花了一百四十多元买了一条七匹狼烟,又买一包放入口袋。他见到那人,送上一条烟,又拆了口袋里的一包,恭敬地递上一根,点上。事后,父子俩来到车站搭车回家。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那包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出来。父亲见了,迅疾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拣了起来,用气吹吹,点燃,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吸着,眉舒展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好烟,好烟。”人们见了,有的露出鄙夷的脸色。文章接着写道:
  我脸上火辣辣的,走了上去,轻轻拉拉父亲。父亲一怔,尴尬地笑笑:“好,回去吧。”
   如此收束,情感苍白,味道索然。后改为:
  我鼻子酸酸的,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我父亲过上好日予,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小作者蕴蓄丰富的情感,在文中渗透生活的真切感受,此“入乎其内,固有生气(刘勰)”,文章情感真挚浓郁,予人心灵的震撼。
  
  二、意韵的绵长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子二月花
  
  文章应承载丰富的思想,予人思想的启迪。有一短诗:孩子/听话/爷爷喜欢你。原来的标题为:烦。后来改为:家训。如此一改,文章就有了耐人寻味的意味,丰富了思想内涵。“写作,是对生活的感悟”,也就是要审视生活,透析生活表象,品读出生活所折射的深邃思想,使文章进射出强劲的思想张力,而思想缺失之作,尽管形象鲜活生动,语言华丽优美,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如董桥的《窗外》一文写道:“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窗户,顿觉眼前一亮: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日黄昏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的不屈的生命呢?”
  作者审视这不屈的生命,情感进发,联想人生,接着写道: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赞,也许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谁敢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幢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如此丰富的联想,有着厚重的生命感悟,使文章富蕴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诗人公木道:“真正的艺术诗篇,总是艺术与哲理的统一。”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感悟,使文章有着诗意的品质,有着厚重的质感。又如一同学写《变化》:
  ……我一边走一边埋怨自已“要是刚才买东西时细心点,也不至于少拿两瓶,现在还硬着头皮去要”。想起几个月前这家商店老板横眉怒对顾客的“尊容”,为了一包三角钱的胡椒粉竟与一老奶奶大吵大闹的情景。我不禁有些心惊胆寒……一路上,我设想着所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惴惴不安地走进了这家商店,小心谨慎地走到冷饮柜台前。
  望着老板忙碌的样子,我的话几次涌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倒是老板见我的样子怪,先招呼我了:“您要点什么?”“我,我不要什么,刚才我买了两瓶汽水,您还记得吗?”“噢,对了,我记着,怎么啦?质量有问题奉店可以退货。”“不……不是……我……我一时糊涂……忘了拿走。”我两眼紧盯着他,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静候暴风骤雨的来临,这时,只见他迟疑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好吧!我相信你,来,给你两瓶,拿好了。”我顿时喜出望外,不知所措,一连说“谢谢!谢谢:太谢谢了!”
  我长吐了一口气,舒心地笑了,心想:“嘿,变了!”
  文章形象生动,可缺乏对生活的思辨,只是停滞于生活的浅层表象的描述,文章意蕴肤浅。“变了,为什么变了?此文予人什么启示?”文章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方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后作者加上一段:
  走出店,正巧碰上从工商所下班回家的爸爸,他见我手上的汽水,脸沉了下来:“以后,少到那里买东西。”“为什么?”我疑惑地看着爸爸。“你不知道,我前几天还查处了他欺骗顾客的事,还挺凶呢广
  文以此结尾,让人见知执法部门的震慑功能,亦令人想见当前市场经济亟待加强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表现出对社会的深邃思考,文章有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予人以警醒以思考。
  
  三、构思的空灵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作,是构思的艺术”。构思灵巧;使文章散发出绵长的空灵味,令人想象翩翩,品味不尽,让读者在艺术空白中丰富作品的内容与思想。
  2 0 01年高考作文《百元钞票的自述》,写自己是假钞,人们都在痛恨给自己假钞的对方,但为不让自己蒙受损失,都在想方设法任“我”流通,结尾道:
  当你看到我的自述时,我仍背着沉重的罪恶感在市场上游荡着。我一直在想老师的那句话:“诚信是为人之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成为贫穷的人。”……可是谁救我呢?
  作者有着丰富的想象思维,以拟人的手法,使文章富蕴情趣,使人丰富的想象。结尾悬疑留白,引人思索:怎样才能杜绝假钞,寻回诚信?是消费者,是银行,还是老师,还是其他什么人?让读者带着期盼与希冀审视社会,内省自身,文章进射出强劲的思想与思维张力。
  而构思之巧,峰回陡转,亦为留韵之法。结尾陡转;予人出乎意料,增加了文章的曲折性,亦令读者回味无穷。莫泊桑的《项链》与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的结尾均为如此。又如,岳德沉的小小说《惊诧》,写新调来的政委乒乓球打得好,到任的第一天,就把旅里几员大将摆平。政委兴起:“谁还上?”众人纷纷退避,小郭不服,接过球拍,政委当众败阵。众人在旁心焦:“看你以后这么办?”过了半月,机关清退超占兵员,小郭第一个被清退。又过了一月,连里发展党员,评议结果,小郭第三,名额才两个,连里考虑到小郭是最后一年兵了,便将名额让给了小郭,此事被政委知道了,连队干部挨了批。众人议论:“看看,得罪了干部还想干好。”转眼小郭退伍了。临走连队会餐,政委给小郭斟满杯酒,拍拍小郭的肩膀:“回去好好干,别给我们军人丢脸。”文章结尾道:
  小郭一饮而尽,缸着眼圈说:“放心吧;爸。”
  众人满脸的惊诧。
  文章开始对小郭的身份秘而不宣,及至最后才将之抖落而出,此出乎意料的结尾,令人感悟政委境界之崇高,人格之伟大,文章韵味亦因之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