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猫头鹰的孩子

作者:湖南一考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一只老鹰非常饿了,它飞到森林中去找吃的,这只老鹰碰到了一只猫头鹰,那只猫头鹰说:“你要找吃的呀,那儿有许多东西吃,飞过这条小溪就到了。不过要记住,不要吃我的孩子。”老鹰说道:“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孩子呀,是最漂亮的那只小鸟。”于是老鹰告别了猫头鹰,小溪那边果然有许多小鸟,老鹰生怕吃到猫头鹰的孩子,于是它找到它认为最丑陋的小鸟,痛快地吃了一顿。结果当猫头鹰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吃了,伤心地哭了。
  为什么猫头鹰认为他的孩子最漂亮,而老鹰却认为最丑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是猫头鹰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当你问一个小孩世界上谁最漂亮时,他会说是自己的妈妈;当你问一位母亲她认为谁最聪明时,她会说是自己亲爱的儿子。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最棒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咽!也许那小孩的母亲是—个非常普通的妇女;也许那母亲的儿子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了,是感情在这里起作用。
  正如故事中的猫头鹰,我们天天与自己最亲密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把对他们的看法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感情越深,对他的看法就越好。父亲总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会偷他的东西,是吗?
  然而,这种建立在感情上的认知是非常容易引起错误的。美国某富豪的儿子多次删电父亲的钱,他父亲也知道他的钱多次被偷,可他总怀疑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终他的儿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对待事物和认知事物都要从实际出发。故事中的猫头鹰和富豪就是非常典型的教训。
  当然,认知事物时带有感情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认知时要努力去冲破感情的枷锁,从更公正公平的角度出发,站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所认知的事物的好坏。那样,我们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简评
  这篇文章由一则寓言故事入手,引出观点,直奔主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自如。
  文章紧扣感情因素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行文,不枝不蔓,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由寓言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予,虽然文章内容不够丰富,但仍可视为内容充实。
  文聿以“寓言故事”叙述相对重了一点,收束段辩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仍可视为“结构严谨”。
  (罗小军)
  
  
  主题点评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常常源于头脑中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分析判断或认知、处理上的误差。其中感情因素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排除感情因素,使自己立足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手握权柄的人也漠视这个问题任意而为,问题就更严重,那么就会冤狱迭出、人心失衡,离团结稳定越来越远。”
  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对作者以举重若轻的寓言笔法写出来,使读者在轻松闲适中感悟人生哲理,无疑是一种理性的清醒剂,值得倡导。
  
  选材点评
  为了说明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道理,作者首先选择了寓言故事这—表现形式。通过引述老鹰与猫头鹰对同一事物(猫头鹰的孩子)得出截然不同的判(美和丑)的事例,说明感情因素导致判断的不同这一生活道理。
  动物如此,人又如何呢?文章的本意就在于告诫人们,所以作者又选用了现实生活中普遍认同的事理揭示观点,在文中点明题旨。
  为了进一步阐发题旨,说明道理,作者又引用了国外的生活故事,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从选材的特点看,作者的目的性、针对性十分明确,所选的寓言故事和事实都紧紧服务于中心论题的说理论证,具有很强的启悟、说理效果。
  
  布局点评
  这是一篇以寓言故事为基础的说理性文章。文章的开头便从叙述故事人手,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人认识到感情亲疏与认知的特殊关系。接下来,为了揭示寓言的内涵,说明人生中的道理,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现实生活中来。通过分析生活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进一步阐释感情因素对于判断事物的作用,从中揭示中心:“感情越深,对他看法越好。”
  为了深入证明观点的正确,作者在下一层次中运用事实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文中借用美国某富豪不肯怀疑偷自己钱的是自己的孩子这一事例,证明了论点,有较强说服力。
  文章的结尾,作者意在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诫人们在认知事物时,要“冲破感情的枷锁……站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所认知事物的好坏”。
   从总体布局看,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流畅自如,本身充盈鲜明的感情因素。 比如,文中写“老鹰”对猫头鹰的孩子“痛快地吃”,而猫头鹰“伤心地哭”,二者对同一事物的感情亲疏泾渭分明。
  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比如,“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最棒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啊!也许……也许……。对了,是感情在这里起作用”。
  
  微瑕指正
  生活中,因感情因素而导致判断失误、终酿大错的案例不算少,其中不乏冤案、错案、假案。若以这些事例为论据去说明道理,可能会更贴近生活、更具兵说服力。
  
  写作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泣社会,提高分析、判断、认知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写好论辩类文章十分重要。因为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让他们学习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不仅关系自身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