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坐观云起处

作者:王 鑫




  年少轻狂的我,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怀有太多的渴望。我渴望像株松柏,破土而出、笑观风云;但我只是二株小草,一株轻风可摧的小草,我能长成松柏,坐观云起处吗?
  于是,我走进历史,去寻找答案。
  那是司马迁吗?是的,他在流泪,但仍旧未停下手中的笔。后人在拜读《史记》时,怎知其中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呢?从太史公奋笔疾书的身影中,我学到了坚毅。
  那是李白吗?被赶出京城、放逐荒野的他今夜酒醒何处?天下之大,不登仕途,果能绝人之路吗?他将三分郁闷深藏胸中,七分傲骨掺进酒中,轻轻地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诗仙那衣裾飘飘、把酒临风的身姿中,我学到了豁达。
  那是曹雪芹吗?看到他食不果腹,疾病缠身仍披阅《红楼梦》,我恨不得将自己的生命让给他,让他续完那令无数人梦萦魂系的四十回。难道冷热、饥饱、功名可以阻碍一个人的前进吗,看着曹雪芹那孱弱但刚强的面庞,我学会了坚持。
  我满载而归,打点行装,走近父辈,去寻找答案。
  那低矮湿润的牛棚中蹲着的可是我的外公吗?噢,他还在看书,嘴里念念有词。我不忍打搅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否必须这样苦其心志呢?我面对外公,选择了乐观。
  这是大有可为的农村吗?在这千人同劳动的场面中,我的母亲在哪里呢?不重要了,他们都是我的前辈,他们就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走进了农村。他们也有理想,他们也有渴望。白天苦干一天后,夜晚又有多少人在那如豆的油灯下苦读?
  我默默地走着、看着,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那开放的花儿,每一朵,无不浸透了奋斗的血汗;那耸立的松柏,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才达到坐观云起处的境界?
  也许我天生就是小草,一辈子也达不到挺立千仞、傲视世事的地步。但选择踏实、选择乐观、选择坚强、选择豁达、选择坚持不懈,即使匍匐地面,也是一道风景!
  也许那悬崖上坐观云起处、笑傲春风的松柏就是一株不屈的小草变成的呢!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感悟人生、感悟成长的话题作文。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三学生,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竞争,纷繁复杂的生活背景,以及未来求职、就业、生活、家庭等一连串现实问题的纷扰,很多同学为困惑、迷惘、失落、无奈的情绪所笼罩。如何走出心境阴影,开拓一片晴朗的精神天地,是学生作文中难以回避的主题。
  本文作者,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恬静、闲适的心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既选择“坚持不懈的努力”,又作好“匍匐在地”的心理准备。成功了乐观,失败了豁达,这种超然物外而不自陷,踏实进取而不懈怠的主题内涵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的表白,值得赞许。
  
  选材点评
  现实生活中的人,由于强烈执著于名利的获取,很难在成败、利钝面前都保持一种豁达的心境。“豁达”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理念,如何使之形象刚可感?如何让远寓豁达的人们零距离接受它?最好的办法是用事例说话;于是,作者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尘封的历史,蓦然发现许多闪光的精神瑰宝。作者看到身受腐刑而忍辱负重的史家司马迁;看到傲视权贵、飘然不群的诗仙李白;看到身居“绳枢瓮牖”之室而写出《红楼梦》这一警世之作的曹雪芹。
  作者感到,这些史例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但是,时过境迁的现代人面对争名夺利的滚滚洪流,是否也能认同这传统的人格精神呢?为了深入开掘主题内涵,增强说服力,作者又把选材的视角集中在现实生活的场景:写了当年蹲在低矮牛棚里不忘看书学习的外公;写了在那“上山下乡”年代,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白天苦干一天,夜晚在油灯下坚持苦读的母亲——那整整走过去的一代人。于是,作者的答案即文章的主题也就昭然若揭,使人一目了然。
  结尾部分由实到虚,是对主题的进一步诠释与深化。总的看来,作者在选材上紧紧围绕主题的需要,十分贴切精当。
  
  布局点评
  这是一篇以散文笔法阐发见解的议论文。在布局谋篇上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散文特点。
  文章开头,作者托物言情,抒发胸臆,提出论题:“一株轻风可催的小草,我能长成松柏,坐观云起处吗?”引人思考。
  然后,以“我走进历史,去寻找答案”过渡,引用一系列史实资料来说明问题:写司马迁受刑不废志,从中学到“坚毅”;写李白绝仕途而寄情涛酒,学到“豁达”;写从曹雪芹身处逆境而著书学到的“坚持”。
  文章以“满载而归”,到走近父辈去寻找答案,自然过渡到从现实生活中探寻事理。先写从外公身上学到的“乐观”;后写从母亲一代人身上学到的“勤奋”。然后以“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作结。
  行文至此,作者的意图还没表达清楚。于是在文末,文章由实写到虚写,对“松柏”与“小草”的内涵予以深入诠释和解读,使主题昭显和深化。最后一句点明体旨,照应开头,含蓄隽永。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含感情色彩。作者避开正襟危坐的议事说理,寓哲理于叙事描写之中,寓情感于哲理思考之中,使文章平添几分亮色。
  比如,开头文章主题的提出就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列举历史上三个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都不是平铺直叙的表述,而是运用概括描述的速写手法,既使人物生动鲜活起来,又把自己的见解与赞美之情蕴含其中,起到一般议论文达不到的效果。比如,“从诗仙那衣裾飘飘、把酒临风的身姿中,我学到了豁达”等等……。
  此外,结末两段对“松树”与“小草”精神的写意性总括,含蓄深刻、哲理性强,使主题深化到完美境界。
  
  微瑕指正_
  主题应该进一步明确:踏实勤奋地努力总会有所回报;只有内心的强烈执著而不肯付出,目标永远在梦中。
  
  写作建议
  有关专家对个性化作文的要求是:“自主,写实,创新”。自由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探索有效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本文作者都做得很好,收到的效果是大家看得到的。
  同学们,你是否从中也受到某些启发?试试看,也可以沿着他成功的路子走下去。相信,只要“锲而不舍”总会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