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便是可行性



  以上我们讲的是策略性,实际就是讲智慧。由于习惯培养总地讲还是人生和社会的一大难题,因此讲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可行性

  把握培养习惯的三个“性”,其二便是可行性。

  上面所讲的策略性主要指这习惯培养先从哪一类习惯开始、先挑哪一个习惯突破,这习惯培养怎么一步步打,才使我们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而可行性则主要是指,既然我们决定了要培养这个习惯,那这个习惯怎样培养才可行、才科学、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后真正培养成功。因为我们一直强调“做到为王”!

  我们以李开复先生的事迹为例,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培养习惯的可行性。

  李开复在全球IT行业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原微软副总裁,又是这个行业著名的科学家。在《读者》杂志2004年第24期上,他发表了《人生成功三步曲》一文。其中涉及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目标的部分,很值得一读。

  他在文中说,他的目标是对人类发挥自己最大的影响力,于是必须找出自己与这个目标的差距。

  他寻找后发现,他与自己目标间的主要差距有两点:必须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那具体怎么才能提高这两大能力呢?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一些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那他找到的那些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在演讲能力提高方面,他找到的目标是:

  1“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

  2“每次我都要我的同学和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

  3“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3次,绝不上台演讲”;

  4“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

  在人际沟通能力提高方面,他找到的目标是:

  “每周与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给我。”

  李开复就这样,把那些无法衡量和实施的大目标、中目标,化为了那些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那这些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又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你仔细看看,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广义习惯吗?

  那结果如何呢?

  没想到正是凭借了这些习惯,他不仅“知道”了要提高那两种能力,而且真的“做到”了这两点。正因为此,他在文中不无兴奋地说:“一年后,我看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演说家……”

  从李开复的真实故事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习惯对我们人生的价值。而从这个实例中,我们是否对习惯培养的“可行性”有了清晰的了解?

  根据以上实例和我的大量实践,我认为在可行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四大要点:

  要点之一--具体化

  这具体化,就是李开复所说的要“实际的”而不是“口号和空话”式的,比如你要锻炼身体,那就要具体化--是气功?散步?快走?游泳?还是爬山?不要只想着“锻炼”二字,就没有下文了。再比如要使自己变成终生学习的人,那也要具体化--是读书?听讲座?参加培训班?还是“每日三省吾身”?总之,要具体,否则,很容易流于空谈和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