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提出广义习惯



  是的,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疑惑所在。如今,一想到“习惯”,一谈到“习惯”二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这样理解,这也无可厚非。

  即使打开我们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二字,也基本上是这样解释的:

  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也就是说,“习惯”二字就个人而言,主要是指长期养成的、种种不易改变的“动作”和“生活方式”。

  那这两个字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又作何解释呢?

  我从一本来自美国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中看到了对“习惯”二字的如下解释:

  1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同时,在《美国传统词典》中也对“习惯”一词做了这样的解释,即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读到这儿你一定恍然大悟了吧?原来东西方对“习惯”二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是有极大差异的--我们所理解的习惯,主要是指各种习惯性的动作和生活方式,而西方所理解的习惯,则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的各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各种习惯性的行为、习惯性的态度、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习惯性的性格倾向等。

  对此,又一本来自美国、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我所知,这七个习惯世界500强都在争相学习;更有人说,强盛的美国,就是由一大批高效能的人士组成的。

  那这七个能使人变得高效能、甚至能使一个国家变得强盛的习惯究竟是什么呢?

  它们是--

  积极主动、明确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综合平衡。

  按我们理解,以上这些哪是什么“习惯”啊?!它们既不是什么习惯性的“动作”,也不是什么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分明是一些作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原则、美德、态度、方法,而这些怎么能称其为“习惯”呢?可人家却堂而皇之地将这些全都称为习惯,统统称为习惯。

  这当然也无可厚非,因为人家对“习惯”的定义便是如此,这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

  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疑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我们东西方对“习惯”二字的定义是不同的、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那怎么去弥合这条东西方的鸿沟呢?我们碰到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当今时代,又是一个正在向世界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这条鸿沟不弥合,将会产生许多歧义。

  有鉴于此,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广义习惯”的概念,试图来解决这道难题。所谓“广义习惯”,是指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各种人的基本素质--如各种习惯性的动作、行为、态度、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情绪模式、性格倾向等。一句话,它是指我们在后天生活中“习”而成“惯”的种种个性特质。

  “广义习惯”的提出,对我们有诸多益处:

  第一,它包容和涵盖了东西方对习惯的理解,能有效地弥合双方对习惯理解的鸿沟。

  第二,它使“习惯”二字又回归到了它的本义--“习惯”,“习惯”不就是“习”而成“惯”的意思吗?既然各种动作能“习”而成“惯”、各种生活方式能“习”而成“惯”,那为什么各种行为、各种态度、各种观念、各种原则、各种美德、各种思维方式、各种情绪模式、各种性格倾向等就不能“习”而成“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