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禁忌之语伤害多



  “你打起孩子来简直像个没教养的人!”

  我发誓,我之所以打孩子和训斥孩子,绝对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女儿坚强、聪明、善良、文雅。许许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这样想的。可是,事与愿违,发誓有什么用?也许,有某些遗传因素。我小时候多次挨父亲的打。我那位没有文化的工人父亲,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最使我感到委屈的是,即使我是出于自卫目的与人打了架,回到家里也难免挨父亲一顿揍,因为父亲有一条严格的规矩:不许与人打架。我恨透了这条死规矩:别人挑衅来了,你能不还击吗?

  挨父亲打的滋味记忆犹新,初为人父的我也染上了打孩子的毛病。每每怒从心头起,便感到周身的热血奔涌,爆发出一股控制不住的蛮劲儿。那时,疯狂代替了理智,巴掌代替了道理。一旦打毕,恢复了理智,又深感愧疚。

  在这种时候,我也常回忆起一些美好的时光。在我家里,一般都是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泥地上,我允许她赤着脚走路,她舒服得眼睛发亮;在湖边,我用特技捕上小鱼儿来,让女儿养,她快活得大叫;在海上,我引导她从怕水到喜欢水甚至喜欢浪……

  我常常自责,我愧对女儿。

  女儿虽小却通情达理。她半岁时,被我们送回青岛家乡由奶奶抚养,因为我要脱产学习,妻又经常出差。女儿两岁多,被我们送进全托幼儿园,一送就是4年。每周一早晨送,每周六傍晚才接。哪个孩子愿意一周一周的离开父母?我女儿也常央求在家多住一天,但只要我们讲明道理,她便大度地说:

  “那好吧,我上幼儿园。”

  有时候,全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小朋友住园,甚至连中秋节也在幼儿园吃月饼,因为我和妻均出差在外地。女儿常对我说:

  “爸爸,老师说我‘就你老上幼儿园’,你的爸爸妈妈倒真放心啊!”每逢这时,我愈加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愧疚不安。做为一个父亲,我给女儿的爱何其少啊!有一天,我说:

  “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

  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

  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

  “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

  “那你犯错误怎么办?”

  “你和我讲道理呀!”

  “你听吗?”

  “听呀!”

  女儿说服了我。我悟道: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

  细论起来,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果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实际上是增加了教育的困难程度。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最重要的情感条件,而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在被教育者眼里,对教育者一旦失去信任和亲切感,即不认为你是真心对他好,那教育就无从谈起了。从这个意义讲,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最无能的最野蛮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女儿曾经在小时候的日记中对我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爸爸爸爸真奇怪,

  有时好来有时坏。

  好时让人真喜爱,

  坏时无人去理睬。

  他曾让我流眼泪,

  他曾让我乐开怀。

  这让我再次为我曾经不合格的行为汗颜。我怀着虔诚圣洁的心情,向女儿忏悔过去的粗暴行为。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当我在我的个人网站(www.sunyunxiao.net.cn)主持教育话题讨论时,常有网友问我的家教得失是什么?我坦言道:“最大的失败是忽略了培养女儿的运动习惯。”

  客观说来,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除了游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更不具备运动特长。进入中年以后,为了健康,我坚持爬山,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女儿都干脆拒绝了,说:“登山?多没劲呀!”所以,在日本爬黑姬山时,她虽然坚持下来,却累得死去活来,险些打了退堂鼓。

  我回忆往事,发现在女儿幼年,虽送她进过游泳班,却未能坚持长久,而别的运动更是很少问津。久而久之,女儿与我一样,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而不习惯运动。

  每逢大考,如有体育项目,都成了女儿的难关。这时,她只好“急来抱佛脚”,拉我陪她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长跑。一次,她站在沙坑前,想着1.80米的距离,感叹说:“天呀,这么远?鬼才能跳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