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本出是全剧第一个大关目。写伯喈被逼赴试,是为他考中状元后入赘牛府、留京不归辩解;写太公逼试,蔡婆反对,埋伏下后来公婆之间一连串的矛盾纠纷;写线太公从旁赞助,也为他后来在剧中所起的旁衬、穿插作用提供基点。

 



哪有母亲对儿子这样说话的?实是败笔。

 

 

李卓吾曰:“不要儿子做人,只要儿子为官,末世父子大率如此。”

借蔡公之口宣扬一套封建礼教大道理,未免头巾气。

 

 

 

 

蔡婆讲的故事,比蔡公讲的大道理生动、形象得多!难怪李卓吾再三称她“圣母”,说她的言语“寓有至理,即登坛佛祖也没有这样的机锋。”

 

 

通过逼试,写出四人各自不同的心情,为以后人物性格的矛盾发展作依据。

第四出 蔡公逼试

【一剪梅】[生上]浪暖桃香欲化鱼,期逼春闱,诏赴春闱。郡中空有辟贤书,心恋亲闱,难舍亲闱。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蔡邕本欲甘守清贫,力行孝道。谁知朝廷黄榜招贤,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一壁厢已有吏来辟召,自家力以亲老为辞。这吏人虽则去,只怕明日又来,我只得力辞便了。正是:人爵不如天爵贵,功名争似孝名高。

【宜春令】虽然读万卷书,论功名非吾意儿。只愁亲老,梦魂不到春闱里。便教我做倒九棘三槐,怎撇得萱花椿树。天那!我这衷肠,一点孝心对谁语?
【前腔】[末张太公上]相邻并相依倚,往常有间有事,来报相知。[生]来的却是张太公呵。[相见科,末]秀才,试期逼矣,早办行装前途去。[生]公公,我双亲年老,不去。[末]呀!秀才,子虽念亲老孤单,亲须望孩儿荣贵。你趁此青春不去,更待何日?[生]公公言极有理,争奈父母夫人奉侍,如何去得?[末]你既不肯去呵,且看老员外和老安人出来如何说;我想起来,也只是教你去的分晓。道犹了,老员外来也。[外上]

【前腔】时光短,雪鬓催,守清贫不图甚的。有儿聪慧,但得他为官,吾心足矣。[外末相见科。外]孩儿,天子诏招取贤良,秀才每都求科试。你赶快赴春闱,急急整着行李。[末]老安人也出来了。[净上]

【前腔】娘年老,八十余,眼儿昏又聋着两耳。又没个七男八婿,只有一个孩儿,要他供甘旨。方才得六十日夫妻,老贼强逼他争名夺利。天那,细思之,怎不教老娘呕气。[相见科,净]孩儿。我不合娶个媳妇与你,方才得两个月,你浑身便瘦了一半。若再过三年,怕不成一个枯髅。[末]呀,老安人,你要他夫妻不谐呵。[外]孩儿,如今黄榜招贤,试期已逼;郡中既然辟召你,你的学问可知,如何不去赴选?[生]告爹爹得知,孩儿非不要去。争奈爹妈年老,家中无人侍奉。[末]老员外和老安人,不可不作成秀才去走一遭。[净]咳,太公你岂不知道,我家中又没有七子八婿,只有一个孩儿,如何去得?[外]呀!你怎说这话,如今去赴选的,家中都有七子八婿么?[净]老贼,你如今眼又昏,耳又聋,又走动不得。你教他去后,倘有些个差池,兀教谁来看顾?你真个没饭吃便饿死你,没衣穿便冻死你,你知道么?[外]你妇人家理会得甚么!孩儿若做得官时,也改换我门闾,如何不教他去?[生]爹爹说得自是,只是孩儿难去。

【绣带儿】[生]亲年老兴阴有几,行孝正当今日。[末]秀才此行,必定脱白挂绿。[生]终不然为着一领蓝袍,却落后五彩斑衣。思之,此行荣贵虽可似,怕亲老等不得荣贵。[外]孩儿,春闱里纷纷的都是大儒,难道是没爹娘的方去求试?
【前腔换头】[末]秀才,你休疑,男儿汉凌云志气,何必苦恁淹滞。秀才,你此回不去呵,可不干费了十载青灯,枉捱过半世黄齑?须知,此行是亲志,你休固拒。秀才,那些个不养亲之志。[净]我百年事只有此儿,老贼!难道是庭前森森丹桂。
【太师引】[外]他意和我也难提起,这其间就里我自知。[末]老员外知他为着甚么?[外]他恋着被窝中恩爱,舍不得离海角天涯。[生]孩儿岂有此心。[外]你是个读书之人,我说一个比方与你听:涂山四日离大禹,你今毕姻已曾两月,直恁的舍不得分离。[末笑科]呀!秀才,你敢是如此么?[生]太公,卑人怎敢?[末]秀才,你贪鸳侣守着凤帏,只怕误了你鹏程鹗荐消息。
【前腔】[净]太公,他意儿只要供甘旨,又何曾贪欢恋妻。自古道曾参纯孝,何曾去应举及第?功名富贵天付与,天若与不求而至。[生]娘言是,望爹行听取。[外]呀,娘言的是,父言的非呵。你敢是恋新婚,逆亲言么?[生跪天科]天那!蔡邕若是恋着新婚,不肯去呵,天须鉴蔡邕不孝的情罪。[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选,也中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许多说话。[生]爹爹,孩儿岂敢推阻,争奈爹妈年老,无人侍奉。万一有些差池,一来人道孩儿不孝,撇了爹娘,去取功名;二来人道爹爹所见不达,止有一子,教他远离,孩儿以此不敢从命。[外]不从我命,也由你;你且说如何唤做孝?[净]老贼,你年纪八十余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唤做孝。[外]咦,你晓得甚么![生]告爹爹: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孝,也只是如此。[外]孩儿,你说的都是小节,不曾说着大孝。[净]老贼,你又不曾死,只管教他做大孝,越出去赴选不得。[末]咦,这话有些不祥。[外]孩儿,你听我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你若是做得官时节,也显得父母好处,死的不是大孝是甚么?[生]爹爹说得极是。但孩儿此去,知道做得官否?若还不中时节,既不能够事亲,又不能够事君,却不两下担阁了。[末]秀才所见差矣。老汉尝闻古人云:幼而学,壮而行;怀宝迷邦,谓之不仁。孔席不暇煖,墨突不待黔,伊尹负鼎俎于汤,百里奚五羊皮自鬻,也只要顺时行道,济世安民。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秀才,你这般才学,如何不去做官?[净]太公,你都有好言劝我孩儿去赴选。我有个故事说与你听。[末]老汉愿闻。[净]在先东村李员外有个孩儿,也读两行书。他爹爹每日闹吵,只是教孩儿去求官,孩儿吃不过爹爹闹吵,去到长安,那里无人抬举。他遂流落去街上乞食,见个平章宰相,他疾忙在地上拜着,叫声抬举他。那宰相道:我与你做个养济院大使,去管你爹娘。这孩儿自思道:做个养济院大使,如何管得自己的父母。比及他回家,不想他父母无人供养,流落在养济院里居住。他父母见孩儿回来,说道我教孩儿去得是,今日我孩儿做个头目,众人也不敢欺负我。你如今劝我孩儿去赴选,千万叫他做个养济院头目回来,众人也不敢欺负我。[末笑科]老安人你说这乞丐事,尽教我听了半日。[外]孩儿,你趁早收拾行李起程。[生]爹爹,孩儿去则不妨,只是爹妈年老,教谁看管。[末]秀才不必忧虑。自古道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老汉既忝在邻居,你但放心前去,若是宅上有些小欠缺,老汉自当应承。[生]如此,多谢公公!凡事仗托周济。此行若获寸进,决不敢忘恩。卑人没奈何,只得收拾行李便去。

【三学士】[生]谢得公公意甚美,凡事仗托扶持。假饶一举登科目,难道是双亲未老时。只恐锦衣归故里,怕双亲不见儿。
【前腔】[外]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改换门闾。孩儿,你道是无人供养我,若是你做得官来时节呵,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终是喜。
【前腔】[末]托在邻家相依倚,自当效些区区。秀才,你为甚十年窗下无人问?只图个一举成名天下知。你若不锦衣归故里,谁知你读万卷书?
【前腔】[净]一旦分离掌上珠,我这老景凭谁?苦,忍将父母饥寒死,博得孩儿名利归。你纵然锦衣归故里,补不得你名行亏。

急办行装赴试闱,父亲严命怎生违?

一举道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