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影视发展的需要与前瞻性

作者:周智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中国的电影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美国大片的进入和国家电影单片拍摄许可证制度的实行,电影行业的垄断已经在逐渐被打破,影视制作机构面临着新的危机和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机遇———用好国家给电影业的政策;拍出好看的电影和电视剧;做好影视的市场营销,尽可能地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逐渐步入影视制作产业化的轨道。
  政策和策略是影视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影视创作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国家、地方、电影厂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影视业出精品和繁荣影视市场的相关政策,对影视主创人员制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统一的电影、电视剧产生了激励作用。《离开雷锋的日子》、《故园秋色》、《国歌》、《横空出世》等一批影片,从策划到制作到发行,都得到了电影政策的关照,不但有颇高的票房,而且还得到了政府的奖励,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互补动态。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格调不高、庸俗、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远离生活、远离市场、远离观众,离观众的文化审美还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影视制作机构需要值得关注、并且引起重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无论是在电影的创作观念,还是在电影管理制度、审查制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革。从某种程度上看,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对影视创作在意识形态方面都有一定的制约。但是,换个角度看,用好国家的政策,影视创作依然是海阔天空。事实上,世界各国纯艺术的电影是极为罕见的。美国电影时时都在宣扬美国精神、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阿甘正传》、《英雄冢》、《拯救大兵瑞恩》、《细红线》等影片的艺术成就和票房收入,无一例外地与我国政府倡导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处。过去,我们在实际的电影生产操作中,在观察上仍然强调电影的思想性,而将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放在次之的位置,其结果就是电影的题材狭隘,思想内容单一、干瘪、空洞,叙事刻板、模式化,这也是国产片概念化的原因之一。然而,现在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机构,在观念上要端正创作导向和创作思想,总结电影创作经验,提升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水平和影片质量;无论是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人员,还是投资者,都应该亟需明确———电影是意识形态,但也是艺术,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所期望的就是在工作之后的闲暇之余,能够从银幕或是荧屏上看到影视从业人员奉献给他们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
  文化精神是文化创造的灵魂。电影文化精神制约着人们对电影功能的认识和定位。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尽管文化语境不同,但是西方世界通过“话语”建立了文化霸权,第三世界的电影都只能作为一种民族电影而存在。在“互联网”、进口大片和盗版VCD、DVD的攻势下,观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机会看到高水平的电影或电视剧,由此也培养了一批挑剔的观众,他们在付出时间和金钱后,有理由看到他们认为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什么是好电影或好电视剧呢?答案很多。但我以为表现人性、人情和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主题,表现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和优秀品质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应当成为影视创作的主流,这是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的。主旋律是电影产业化的主流,它代表着时代发展的特色。
  在题材的策划上要有精品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打造文艺精品的重要前提,拍出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于编剧、导演、制片、摄影、美术、演员等主要创作部门和创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从业人员懂得用视觉化的电影语言和打动人心的故事诠释人间百态,把人们平常看不到、听不到的“第二世界”呈现在银幕上。电影人的艺术使命就是创造一个新世界。只有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体现时代进步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影视产品的制作者,不仅要有艺术家的敏感,还要有制片人的嗅觉;同时,还要有电影的品牌意识,要有影视的融资能力,要有影视市场调查意识和能力,要有团队精神,有了这些保证,才能拍摄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影视精品。
  影视生产应该适应电影、电视本身的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影视创作人员应兼具经济头脑和专业艺术方面的知识,具备把握电影、电视市场走向的能力,组织资金、策划剧目、操作影片生产的组织能力,熟悉和掌握影视宣传和发行的技巧的能力。电影或电视剧是综合性的艺术产品,它不是在影视制作之后,才把每个专家集合在一起商讨其运作的内容,而是在生产前,这个包括编剧、导演、摄影、制片、美术、演员等以及营销专家、媒体专家、市场调研者、融资专家……组成的团队就已经组织好,并分配好各自的职责,以便贯穿整体营销意识。只有组织一整套高素质的创作班子和市场营销团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使影片和电视剧有成功的保证。
  影视业生存的基础在于电影、电视剧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只有在满足观众的同时,才能使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所以影视制作机构在策划剧目之前,必须要做的就是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去摸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是使即将投入的影视产品有其生存余地的前提保证。进行了市场调查之后,才能使我们明白,我们所投资的影片或电视剧是否有市场,观众是否愿意看,大约都是哪些观众看,什么样风格的影片受观众的喜爱,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投资商才可能有信心投资,使风险真正降低。我们还应该借鉴和吸收各种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增强经营意识、市场意识、观众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技巧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数字电影位于影视领域前沿,成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高新技术。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不仅提供了科技服务、完善了电影制作自身,而且为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前的电影只有需要特效的部分才被挑出来数字化,而如今,整部影片都被数字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数字技术拍摄电影已经成为主流;电视制作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光靠技术手段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也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只有靠电影艺术、电视艺术自身的魅力,靠表现人性、人情和真、善、美以及英雄人物的好故事,靠银屏上所呈现美学的价值,才能征服观众,才能赢得市场,影视业才能得以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