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追求高旷的境界

作者:林 非





   李前先生是与我交往了多年的文友,经常有书信往返,纵谈文学创作中的不少问题。最高兴的是还有过几次聚会和长谈,给我留下了分外鲜明的印象。他总是洋溢着豪爽的激情和坦诚的作风,还善于发表种种深邃的见解。像这样的情景,始终都活生生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间。
  李前先生出身于贫寒的农家,自幼就经历过许多艰苦生活的磨炼,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又勤勉好学,读书广博,还善于辨析和思考,因此对于自己人生的历程,和广泛接触到的多少事物与学问,都形成了分外敏锐的领悟与充满独创的见解。当这样纷至沓来的多少印象和体验,在他的心灵中不断地熔铸与升腾时,各式各样的散文篇章就从他笔下汹涌而出,真是显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知悉了他这样为人处世的性格之后,再读着他不少颇具风骨和文采的散文作品时,就更觉得津津有味,更理解其思想的内涵与审美的特征了。
  前年秋天,在江西新余美丽的仙女湖畔,与李前先生晤面时,他说起过正想编纂一部簇新的散文集,嘱我撰写序言,发表一些读后的见解,提供给读者朋友和他自己,当作一份参考的材料。就在几天之前,当我刚从呼和浩特讲学归来,收到了他这部早想要好好欣赏的文稿———《红与绿》,竟忘却了旅途的劳顿,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读完了李前的这部文稿之后,对于他抒写的乡土的风貌、童年的回忆、家庭的故事、城镇的场景、出游的见闻、文坛的交往,以及自己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憧憬与讴歌,确实都是描摹得情理交融,充满了浓厚和深沉的沧桑之感。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心普通民众的命运,和多少弱势群体的苦衷。当他在祖国的大地上昂首阔步地行走时,只要是瞧见外国侵略者遗留的一丝痕迹,立即会勃发出义愤填膺的感情来。凭着这种出自内心的充分表达出社会良知的禀赋,我深信他一定会愈写愈臻于高旷的佳境。
  李前的文字也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自然豪放,趣味横生,在相当流畅的铺叙中间,颇具变幻的韵味。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描摹出自己体察过的许多人间世态和自然风光,而且还从中凸现出了多么逼真的形象、灵动的性格和感人的情怀。
  像这一篇《我的将军梦》,在风趣与诙谐的刻画之中,流露着自己壮志凌云般的人生追求,以及无从实现此种理想之后又显出了多么释然的心境,读起来真会让人们在稍稍发涩的微笑中,产生出丝丝缕缕的万千感喟来。像这一篇《为林豆豆导游》,则是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文革”时期那种沉重和严酷的社会氛围。他对于林豆豆这个当时的神秘人物,默默地进行着观察、猜测和剖析,并且以一种很压抑和紧张的心情,试探着跟她攀谈和交流,真是渲染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这样的两篇散文,面临着的是迥异的场景,沉积着的是别样的心情,当然就得运用不同的笔墨,来进行巧妙的挥洒。面临着这些复杂多变的情景,真可以使得认真阅读的朋友们,在深切的领悟中间,极大地丰富自己审美的涵养和阅历。
  在这部文稿中间,收录的游记是最多的,显示出作者对于此种体裁的钟爱。像《红与绿》和《井冈晨曲》,写出了缤纷和鲜艳的色彩,写出了豪迈与壮烈的气概,多么的令人神往,真想也亲临其境,好好地领略一番。像《漫游梅田洞》和《黄杨山小记》,都是在勾勒出很多灵动的形象中间,还发挥了相当奇妙的想象力。如前者的梦想着早在三百多年前曾经去那儿游览过的徐霞客,能够再度沿着当时跋涉的途径,跟作者一起同游,这样既加深了对于那些景点的印象,又增添了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今人相互交叉的乐趣和启迪;如后者的描绘着多少兀立或倾斜的石壁时,突然发现伫立树顶的黄鹂,在诧异地张望他,是否正心存疑惑,为何这静穆的山谷里,多出了一尊古怪的石雕?如此奇妙的于主客观之间进行换位思考,就将人和大自然的环境,浓浓地交融在一起了,此情此景,怎么能不让人拍案叫绝,怎么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此外,像《雪域极地之思》、《永远的女神》、《乐缘》、《九叔轶事》、《谒访三生石》、《天空与大地》等为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篇章,因为人们有过较多的议论,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评析了。
  当我仔细读完了李前先生这些笼罩着浓郁情致与深邃思索的散文篇章之后,心里真是充满了一种非常喜悦的情绪。能够既写得形象,又饱含情感和思理,而且从他所掌握文字的技巧来说,也都可以看出在经历了苦心的锤炼之后,已经逐渐地向着成熟的高度迈步,实在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源于他对人生的洞察,源于他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悉心掌握,源于这两者相互的反馈、交融和促进。收录在这部文集里的《游记七忌》和《散文的风骨与神韵》,就充分显示出他对于散文文体十分自觉的把握。
  在磨砺成如此的修养之后,若能在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去进行揣摩,应该怎样写得更为灵动、更加细腻、更富情趣、更含哲思、更具文采、更有节制、更为含蓄、更趋深沉,乃至将这样一种思想和艺术的境界,作为自己今后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就必将会获得更为重大的成绩。
  尤其是以散文的文字而言,怎么能够做到字字珠玑,挥洒自如,一定要消除繁杂和单调的句子。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成为受到读者充分喜爱的佳篇。这得更多多吸收社会生活中间活泼和光彩的语言,多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散文名篇,仔细地鉴赏和分析,善于识别它们究竟妙在何处,哪儿还有什么不足?有了这样的眼光和涵养,有了这样的兼收并蓄,一定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艺术表达的能力。李前先生是具有这样的能力的,却也存在着些微还应该更好修订和加以提炼的地方,希望他能够这样坚持不懈和贯彻始终地进行下去。
  我想以李前先生目前已经获得的成绩与经验,以及他在散文创作中间所充分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来说,深信他一定能够尽快地达到这样更为高耸的境界。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吟咏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正应该是他充满信心地去攀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