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卷首

作者:佚名





  本期作者克郎的散文,忽然让我想起了梭罗。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带着对工业时代人们生存困境的思考,住进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并同时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他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二个月。梭罗的这一举动,成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瓦尔登湖,也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代名词。
  “在目前时代,在我们国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只要有少数工具就足够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如此而已;对于勤学的人,还要灯火和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只要少数费用就能购得。”在瓦尔登湖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过上舒适的生活,正如他在书中写道:“我仅仅依靠双手劳动,养活了我自己,已不止五年了,我发现,每年之内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足够支付我一切生活的开销了。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我自由而爽快地读点儿书。”
  “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忧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虽然它使我不能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如果雨下得太久,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既然它对高地的草很好,它对我也是很好的了。”
  “阳光如此温暖,坏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
  ———远离喧嚣的城市、居住在瓦尔登湖的梭罗,与大自然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与神灵同在,同时也就与爱同在。他的内心像瓦尔登湖一样平静、纯洁和美好。
  梭罗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必须教给而我却没能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生活过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