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趣寻作曲界的“老顽童”

作者:盛凤麟





  冯斗南在我省乃至于全国的作曲界,音乐评论界中可谓十分活跃。
  瑞士智老阿米尔说得好:懂得如何迈入老年,青春永驻是智慧的思考,也是音乐家在他的艺术人生最难谱写的乐章。海顿有“交响乐之父”的尊称,在他老年时谱写的杰作《104号交响曲》,抒发着内心多少天真无邪的童趣,特别是最后一个乐章采用了开霍尔瓦提民歌和捷克的滑稽歌曲:《我亲爱的来同我在一起》,将主调与复调合二为一,这位可敬可爱的交响大师,晚年可谓是顽气童心十足。卢塞尔与米罗是法国两位著名作曲家,卢塞尔创作的《蜘蛛的宴会》,米罗创作的《屋顶上的公牛》都采用了现代创作技法,乐曲洋谥着活泼,诙谐的童心天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也经常用音乐的比喻谈笑风生,普罗科菲耶夫是俄国音乐的交响大师,他创作的《彼佳与狼》,《冬日里的篝火》可称是家喻户晓,他的《第一交响曲》一开始就妙趣横生,采用了远关系转调来表现滑稽、诙谐的情绪,包括他晚年的作品《第七交响曲》都给听者一种激情、浪波滚动之感,这些作曲界的智老们,都是人们心目中最崇拜、敬佩的天使般的“老顽童”。
  冯斗南的作品《恭贺新禧》,他采用两支小喇叭对奏的回文曲式表现欢乐、喜庆、热烈,应该说有他独特之处;作品《小放牛》采用笛、胡二重奏顺逆倒转变奏式表现了放牛娃的幼稚、顽皮和田野风光的对应,他六旬时的作品《从海底到天宇》,飞溅了他谑浪、笑傲、梦幻般的思维,也说明了他的一种心境。他创作的少儿歌曲《花朵发》采用清角调式,配上中国打击乐,给听者感到有新意,有怪招,我想这就是冯斗南的意念。童稚恒定平动力的表达式为p=w/t。音乐界不少人认为他是“奇才”、“怪才”、“老顽童”,我以为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论。解放军报社李炳彦将军也曾说过冯斗南同志“怪才也”、“绝也”。其中也是对冯斗南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对交响乐的不断探索、钻研的肯定,希望他童智永放,新作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