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用心灵感动心灵

作者:张青云





  文坛,近些年因为愈众的红颜虔诚朝拜、狂热加盟,显得分外热闹起来。尽管社会上对这种文学现象褒贬不一,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学,因为女性的参与而更加风情万种,多姿多彩;女人,因为文学的滋润,倍显妩媚可人、魅力无穷。
  敏感的触觉,细腻的情感,行云流水的笔力,无不体现出女性观察自然、体味社会具有独到的视角。读她们的文章,每每于字里行间品味出游弋的阴柔之美,甚至不乏阳刚之气……以至有人说:女人捉笔,笔尖常如莲荷吐蕊、兰菊含香,阅之令人不忍释卷。
  赣南,就不乏喜好舞文弄墨的娘子军,比如,在誉称“文乡诗国”的宁都县。
  猴年岁末,宁都县文联副主席罗怡文给我送来了她与该县另外两位女作者何春兰、杨玲娟的三人合集《怡苑心韵》书稿。挺沉的一袋,足足84篇作品。
  时值年关,辞旧迎新之际,诸事繁冗。加之倒春寒的冷冽天气,本人又不慎染疾,按理说都不是读书的好日子。但我仍然兴味浓郁地读完了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清丽秀雅、或文采飞扬但绝对情真意切的文字。
  掩卷闭目而思,仿佛一股山野之风清新扑面,泛起我心海阵阵涟漪,绵延无止。回味中,我似乎触摸到这三位女作者因感知感悟而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
  三人中,何春兰有过17年响当当的执教生涯,现司职宁都县公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英姿飒爽、为人豁达开朗,工作干练利索,公务再忙也乐于笔耕;罗怡文曾几任农村干部,风里来雨里去备受艰辛锤炼,现为驻县文联负责,说话软声细语,慈眉善目的,憨厚中不乏机灵,工作风风火火又耐心沉稳,颇具亲和力,挺得人缘;杨玲娟三人中最年轻,也上讲台当过孩子王,她明眸大眼、一付弱柳扶风的单薄身段,任职文联工作却很是灵敏精干。她们三人,年龄、外貌、职业、性格不尽相同,却很是投缘,何况彼此内心憧憬的都是七彩斑斓的文学梦。于是,三人为众,商定把各自多年的心血之作汇聚成一份献给2005年“三八”节的厚礼———《怡苑心韵》文集。
  纵情山水、歌吟自然,是为文者一大嗜好。三位女作者也不例外,写出不少游记佳作。她们的脚步,既流连于宁都乃至赣南的奇山秀水,也钟情山门外的大千世界。在一次次胜景游览中,她们领略天公造化之美,净化心灵、启迪思想。“……只要用心去感受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正逐渐消逝的古文化,就足够让人感慨万千。每一种文化……激励后辈一代又一代去开创更辉煌的明天。”———罗怡文《寻梦东龙》;“山是峭立的,树是滴翠的,云是飘荡的,雾是湿润的,水是欢快的,雨是醉人的,这就是湖南张家界……使你只能用无价来评价张家界。”———罗怡文《魅力张家界》;“那雾锁天山的迷失,那破迷雾而呈现华山奇险的神奇……生活有时候就像这迷朦的山雾一样笼罩着你……”———何春兰《雾海思絮》;“我怎不在这星光、沙漠、驼铃、友人相伴的晚上,任自己的思绪尽情飞扬?任自己的心声尽情释放?……月牙泉———鸣沙山,我四十年的期待;敦煌,我一万四千四百个日子的期盼,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好梦成真。难道你不该为我高兴吗?难道你不该让我放纵情怀吗?”———何春兰《西飞游记(之二)———丝路明珠敦煌》“翠微峰,你不仅给予了我们攀登的勇气,你还赋于了我们生活的哲理:‘只要心能上,人就能上!’”———何春兰《翠微心韵》;“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突然发现,巨大的无边的寂静压迫而来,时间似乎凝固在船舷上。山是静的,水是清的,空气是透明的,千姿百态的群峰活生生逼进眼帘,整船的人都被这旖旎的湖光山色吸引陶醉,共同融进心灵被洗涤的沉寂中。”———杨玲娟《人在画中游》;“一隅民风淳朴有‘楹联之乡’美誉的小城安远;一座郁郁葱葱有脐橙果飘香的三百山;一条清清亮亮孕育香江水的东江源。张开十指,我满手心都是弯弯曲曲不绝如缕的思念!”———杨玲娟《梦萦三百山》……她们就是这样,用心去体味大自然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继而联想社会人生,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通的艺术境界。
  女性特有的纤细温婉,使她们屡屡难以自禁地寄情于身边人、日常事。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们,不免含情脉脉地把自己的丈夫、孩子也编织于笔下的文学网中。“作为妻子,我所能做到的,是在他观球时,一旁递上一杯人参茶,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当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时,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喻,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能体味的那种心灵的默契。”———何春兰《我那足球迷哪……》;“当剧烈的阵痛过后……我很自然地完成了从女孩到母亲的角色转换。每一天都是忙碌、充实而又欣喜的,每一天我都在转变着。”———杨玲娟《辛苦并快乐着》;“这个暑期,我带儿女去看婆母的次数陡然增多,每次都耐心地倾听婆母无休止的诉说,感受到她对寒冬到来的恐惧,心里酸酸的痛痛的。我期望婆母能在今年的冬季温暖健康,让我们几代人的情感在相互依赖中,变得更加善良和丰厚。”———罗怡文《酷暑情热》……咀嚼这些充溢夫妻、母女、长幼情爱的文句,谁也无法不动容。
  还有,身边的亲朋好友、淳朴的乡风民俗、居住小城的变迁、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等,都被她们用一枝秀笔,揽进自己辛勤耕耘的芳草地,里面荡漾着浓酽醇厚的乡土气息,飘逸着宁都肉撮、清明酒等客家食品的清香,欢腾着节日社戏的快乐,蕴含着纯朴的亲情友谊……
  在她们笔下,燕子、猫咪是通人性的,草菇、脐橙也充盈江南的灵气;《旧屋、破炉、二胡声》是岁月深处的怀念;“丢失摩托车不要紧,别丢了我们的好心情”;“常怀一颗平常心,以平常恬静的心态,去品味与珍惜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去超越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人生定会有别样的境地。”在她们笔下,有敬业精神在闪光,有善良爱心在发酵……阅读这些跳跃着生活情趣的作品,你会跟随作者的笔锋,穿行于宁都梅江镇的小巷,漫步于黄昏的田间乡野,你会去感受月光、怀念闲云,去听雪,去坐望稻田,甚至去神游一番西域的“丝绸之路”……
  以王勃《腾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佳句馈赠宁都,该当之无愧。钟灵毓秀,宁都自古以来就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如今,岁月虽然流走了时光,却丰厚着这里的人文积淀。罗怡文在她的作品中感叹“岁月有痕”,的确如此。这本《怡苑心韵》,不正是她们三人,以文字形式留存的岁月之痕吗?历史渐行渐远,但生命的痕迹永远不会消弥。
  我为诗情画意才气文风垂青小女子而欣慰万分;
  我为女流之辈洁心净脑守望文学的那份痴情与执着而百感交集;
  我由衷地祝贺这本虽略显稚嫩毛糙却真情写意心灵的《怡苑心韵》面世,更期待“怡苑”诞生更多隽永的绕梁美韵,怡人心智、长人精神。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自己心灵的感动去感动别人的心灵,这是为文之道,更是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