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以故乡为原点的诉说

作者:钟俊昆





  在清晨或子夜,有一些久违的词汇能穿过您的心灵,涤荡叠积已久的尘埃,拂去尘世的烦扰,而显露出精神家园的本真和情怀,这肯定会是一种幸福。这个词今天已猝然闪现,那就是:布衣、补丁、纺车、绑腿……等滋长在贫穷的物质时代却充塞着丰盈的精神内蕴的名词———这是邓诗鸿散文集《从故乡出发的雪》给我们带来的震憾与感慨。
  邓诗鸿(本名邓大群)曾出版诗集《一滴红尘》,诗写得冷隽,有深度,有个性。也正是创作激情正旺,写得正顺的时候,有一次朋友小聚,他从南方小城繁华的交通岗亭卸班后赶来,说要大量写散文,当时大家都表示惊讶不解。他是个热情、认真、不甘平庸、追求个性的小伙子,他说他的写作甚至不要让他的供职单位知道,“我写作只是为了表达和诉说”。但我们很清楚他在十字路口值岗时对过往人群的细致观察,他对交通惨剧的痛楚,他对慰问车轮下苟活者及其贫困家属后的支援,这些与他工作有关的人、事、境,以及他们匆匆从故乡出发或回归故乡的神情,都是他写作的独特资源,并促使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他对生命的关爱与礼赞,对街头巷尾弱势者的同情,对生命赖于依存的自然景象之美的祈求,对理性文化之美的渴望与深思,这些价值取向贯穿于他陆续写出的散文中,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致、唯美、悟思的格调。
  《从故乡出发的雪》书名即显得纯净,不显山露水。邓诗鸿的散文创作视点在于人。他的创作是从自己作为交警的职业身份出发的。他透过这个窗口,以职业交警的眼光打量着滚滚红尘,掂量着过往人群的身份、扮相、匆匆行走的眼神及其生存的方式、思想与灵魂。他常摄取那轻松的、顾盼的、焦躁的、茫然的、麻木的等等各色眼神,察见那些赶工族、挹食族、休闲族、瞎逛族等等各异的步履。由此日复一日,他呼吸着游荡于城市走廊的喜气与浊气,触摸到城市的血流与气脉,看着他们的出行或归家,直到有一天,有一种感觉促使他感到要把他们的表情“画”出来,便揣摸着他们的想法、行动与遭遇,将生活的原貌合理地给予推测与想像,从而去回答他们可能发出的对生存意义、思想、灵魂等的追问。
  可以说这样的表达视角是基于现实又源自想像的。在现实的层面,邓诗鸿回避了对人的直接素描,因为他常感到生命的脆弱,青春倏忽而去,苦难人生太多太多,不想再往这抹上一层盐。于是他取道于从故乡出发的雪、冷静的月光、无奈的落叶、朴素的补丁、过往的风云、飞舞的彩蝶、孤傲的枫树等充满灵性的景致,来完成他怜惜人生、“灵魂补钙”的构想。
  《做一枚清瘦的补丁》,如百衲般缀拾在精神版块上的补丁,它是一种形象,在深夜,在黑暗,它“支撑着父亲倾斜的背影”,也给一群活泼的孩子“带来足够的温暖与激情”。然而,补丁,它更是一种生活的质量,在飞翔的欲望面前,一枚小小的补丁,迎着全球化的阳光和五千年的颂词,带着一首叫《锄禾》的古典诗篇,向故园伫望,带来一次次灵魂的颤栗与呼叫,似乎在为逝去的朴素年代唱一曲哀婉的悼歌,也为动感时代添一页行将褪色的风景。
  《触摸布衣》,千百年来,布衣和补丁,虽处江湖之远,却有热血在沸腾。布衣和补丁,意味着血泪与饥谨,也象征着淡泊与高远。陶令不为五斗米而躬耕南山,白乐天长安居不易而问路商女贾妇,柳河东独钓寒江……这自然的情怀,天涯知音,相逢不必相识,因为心灵是相通的。从布衣草民身中,我们看到铁骨铮铮的土地守护神,已贴近泥土的方式夯实着民族的根基;我们还看到那“躬耕千年的一介孤独的布衣,在苍月中,重归魂牵梦萦的乡村……”,那既是无言的期待,更是心灵深处的祝福。
  愿千百年来的布衣与补丁能给这个世界和心灵带来骇世的震憾与感慨!
  在越来越物化的现代商业城市中,再谈论“灵魂”似乎是一件近乎愚笨而又奢侈的事情。在我们能够触摸的记忆长河中,灵魂的圣洁与宁静、精神的铸造与提炼似乎瞬间变得遥远,像浮光掠影般历经了千万年一般。的确,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尘世喧嚣,物欲横流,真情和爱正在大面积的坍塌和流失。谁还会有那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的思考?还会对人类命运和灵魂的归依进行千万次地追寻和探究?我们被城市噪音污染已久的触觉,我们浮躁而骚动的灵魂太需要一种宁静和克制;太需要一方栖息的空间和归依的净土,而这些你可以在《灵魂的归依》中找寻到栖息的净土。
  在邓诗鸿的作品中,他曾于同一对象反复地加以追问,如写下《怀想:一朵刻骨铭心的云》、《内伤:云》、《风中坚持:云》、《受伤的云》等。同样的思想内核,他又从不同层面往思想的深度掘进,他写下了《从故乡出发的雪》、《灵魂的归依》、《怀念“绑腿”》、《想念家园》、《油画农民》等。他对美好的人性与品质的称扬,对灵魂栖居地的寻访与诉求,对历史的沉思与追念,对人类关怀的渴望与感激,对幸福的体验与赐示,对苦难的悲悯与同情,这些都使邓诗鸿的作品散发着思想的芬芳,使得他的创作有一定的厚度与力度,而这又是通过他写诗的手笔,以诗意优美的语言,纯净而有节制地诉说出来的。
  《从故乡出发的雪》,它穿越时空隧道,添一缕念旧的思绪,补一剂心灵的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