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4期

谁在炫耀“康乾盛世”?等

作者:佚名




  谁在炫耀“康乾盛世”?
  
  本刊2008年10期专题《康熙四十七年:鼎盏王朝的蚁穴之清》刊出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就近年来不少影视媒体过分宣扬夸大“康乾盘世”的“光辉历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现摘录部分精彩观点,刊登于此,并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继续展开讨论。
  
  “康乾盛世”造就繁华富庶
  “康乾盛世”,加上中间承上启下的雍正王朝,前后130余年。三位皇帝政绩卓然,历史上已有定论。尽管也有皇族短暂的内部斗争,政治上好大喜功的奢华腐朽和文字狱的冤案惨案,可是纵观这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领土得到统一,民族得以和解,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上也有传承和发展,终究是开创出了四海之内歌舞升平的繁华帝国景象。
  (辽宁朝阳高雪松)
  
  对“康乾盛世”应一分为二来看
  笔者以为,应分为两点来看这个问题:
  从历史上来说,康乾时期的确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盛事王朝,人民生活相对富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并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但从民族情感上来说。康乾时期是在血腥暴力掠夺汉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盛的是满族,并非广大汉族人民,在清朝,汉族是二等公民,受尽了歧视。
  (网易博友 醉卧红尘)
  
  “康乾盛世”为何不可借鉴
  “康乾盛世”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光辉历史,为何不可借鉴?历史就是历史,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回顾,借鉴历史,但不是复制历史,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没有什么不对,这如同借鉴西方文化一样,不能照搬照抄,应是取长补短。繁荣背后的诸多隐患,难道说现在少吗?无论如何先进的社会制度,都有自身的缺陷,没有纯净的物,也没有完美的人!何况是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
  (强国博友ifihyu)
  
  奠让“康乾盛世”成为炫资本
  打开各种媒体我们尽可以看到盛赞中国富强如“康乾盛世,的言论。对此,笔者心中颇感惴惴不安。
  诚然,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拐点,尤其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凝聚,而且在美国发生如此严重次贷危机的恶劣环境中,我们还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无疑让国人倍感自豪。但我们在分享这种自豪的同时,应警惕对“康乾盛世”的礼赞与仰望。我们需要的不是目前的“拿来”的外在强盛气魄,我们最终的强大是不仅要经济上的极大富足,为世界提供物质产品,更要提供丰富的非物质产品,如政治制度、行政制度、文化艺术等。这种“拿来”的“康乾盛世”不应是我们社会炫耀的资本。
  (陕西西安 刘运来)
  
  吴越争霸之我解  任濯心
  
  吴越争霸,似乎勾践是最大的受益者。既得了天下,又赢得了“忍辱负重”之名,可谓名利双收。那么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究竟谁是真君子伟丈夫呢?我想以另一种视角来解读这段历史。不是为谁翻案,只想辨明是非,还历史一个公道。
  那场柔与刚的权术角逐,实际上演变成了一场道德伦理底线的保卫战。勾践的至柔,变成了阴柔,招招阴狠,道德完全沦丧。至柔可以为道,但不可以为术。“道”为老子之“道”,后来韩非子正式把老子所讲的至柔命题,偷换成了所谓的以柔克刚、以阴柔胜阳刚的权术概念。于是,这种不讲尊严不讲道德的阴柔之术,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肌肉、骨髓,成了一个集体无意识的病根。到后来渐渐演化成了更为委婉的“中庸”之道,并成为许多人的涉世原则。而观其实质,那只是一场道貌岸然的欺骗。当我们还在为勾践的“胯下之辱”津津乐道时,还在为他的“忍辱食粪”拍手叫好时,可曾想过那是他在出卖尊严用卑鄙作为夺天下的通行证,何来钦佩之情?而后来不久越国天下便易主的事实证明,勾践是没有王者气魄和胆略的。而夫差的吴国却有盛时,即便到最后,大部分将士仍与吴王同生共死。留给勾践的只是一座空城死城,他想假装一下亲民,却没有演习对象,这是成功吗?
  吴王夫差,无论在治国的韬略上,还是在个人的胸怀上,都是远远高于勾践的,不是一点点,是远远胜过,他勾践只能望其项背。那我们为何还要热情讴歌勾践的至阴至柔呢?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乎一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取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