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4期

李璘:我把李白送进监狱

作者:郭灿金



达广陵,遣兵调将,欲割据江东,再图大业。
  也是在这时,天才诗人李白进入了李璘的视线。此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拥有数也数不清的“粉丝”。他的“粉丝”自称“白粉”,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李璘一下子就看到了李白的潜在价值,如果天才诗人李白能站在自己这边,对于树立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于是,他几次派手下人前去拜访,极力延请李白人幕,想利用李白在民间的巨大影响来为自己鼓劲。
  一辈子没有被人重用过且自命不凡的李白岂肯错过“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他高高兴兴、神采奕奕地走下“山”来,成为了李璘的幕僚,加入了李璘的阵营。
  人幕之后的李白拿出的不是《隆中对》,而是厚厚的一沓《永王东巡歌》。在该快板诗的第二首,李白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天下。很明显,此时的李璘是唐玄宗的一个工具,而李白却是李璘的一个工具。
  李璘招兵买马、杀气腾腾,让唐肃宗大吃一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唐肃宗心里清楚,一旦李璘趁自己无暇东顾而在江淮之间发展壮大,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所有的努力将是为他人作嫁衣。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和安禄山作战的同时,唐肃宗开始暗中发力,将自己的亲信派遣到李璘所辖地区的周边任职,时刻准备向李璘摊牌。
  然而,当真正的决战到来之时,李璘不过是银样蜡枪头,尽管他背负着太上皇唐玄宗的期望,尽管他的军营里有天才诗人李白。
  遥遥望见唐肃宗派来的军队,李璘与其子李玚居然面有惧色。主帅尚且怯战,麾下将士临阵脱逃就在所难免。对决尚未开始,李璘手下的大将已经有几人悄悄逃亡了。决战当晚,唐肃宗派来的人马沿长江左岸布阵,篝火将一江流水照得通明。此时的李璘已经阵脚大乱,看到自己军队所举起的火把,居然以为是敌人已经渡江。风声鹤唳,以至于此。
  匆忙中,李璘携带儿女以及麾下狼狈逃窜,到了天明才察觉是其中有误。唐肃宗的人马大举进攻,李璘一败涂地,向南逃去,后被迫兵杀害于大庾岭。
  东巡的永王李璘输了,心高气傲的天才诗人李白也输了。李白因“从璘”被囿于大牢,用杜甫的话来说,李白面临的是“世人皆曰杀”的窘境。半年后,李白被判长流夜郎。面对展现在眼前奔赴夜郎的漫漫长途,经历了牢狱之灾又一无所得一无所有的李白心如死灰,曾经令他无限热爱的远游此时成了畏途,他第一次说出了“平生不下泪,至此泣无穷。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之类的伤心话。
  好在乾元二年(759年)二月,神州大旱,朝廷因此大赦天下。其时李白已行至巫山,流放的日子已持续一年又三个月矣!但这样的大赦,李白只是占了天旱的便宜,其肉身虽然免除了流放的苦楚,可名誉上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平反,照旧被剥夺着政治权利。即使这样,李白还是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诗句。
  
  [点评]
  如果说李璘起兵是场闹剧,那么李白从璘则是场悲剧。固然是李璘把晚年的李白送进了监狱,同时更是李白自己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李白误以为通了平仄就一通百通,误以为世界有他就会有些不同,因此,终其一生,李白都在尝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把诗歌、隐居、饮酒、交友等都作为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都戒不掉的从政癮在作怪,是知识分子自大兼自卑的心理在作怪。然而几千年来,走通了这条道路的文人又有几个?从屈原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就如同着了魔一般,对政治念念不忘,寤寐思服。最后,屈原投水了,李白被送进了大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屈原、李白也概莫能外。
  
  编辑 汪微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