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3期

乾隆与鸦片战争之英国人的礼品(下)

作者:张宏杰




  18世纪末,虽然英国已经与中国贸易多年,并且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出口国,也是第一大外贸进口国,但英国人只到过中国的一个城市——广州,一个地方——十三行,且在贸易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处境可怜。为了能够和中国政府直接对话,劝说中国改革外贸制度,以扩大中英贸易,英国人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派人进京告御状。然而,结果却让英国人目瞪口呆,他们的要求被斩钉截铁地驳回,告御状之人受到严惩,皇帝下令重新研究、制定对外国人的管理办法。经过这次挫折,英国政府决定,必须派出使团直接与中国政府建立联系,否则中英之间的贸易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一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9月26日上午,马嘎尔尼使团从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港乘早潮出发了。
  为了敲开中国的大门,英国人确实动足了脑筋,多年来与中国官员打交道,使他们深知中国政府的骄傲自大和刚愎自用。他们知道,如果直接向清政府提出这些要求,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所以他们找了一个非常堂皇的借口——向乾隆皇帝祝寿。当官不打送礼的,给皇帝拜寿,应该会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吧。
  因此,刚刚接到任命通知,马嘎尔尼就向英国外交大臣提出:“不要使北京朝廷感到意外,要先行通知特使行将到来,特别要发出声明,保证此行的目的不是强求改正过去所受的委屈,只是代表国王参加向皇帝祝贺八十大寿的庆典,并附带谈一下两国以后贸易的互利问题。”
  马嘎尔尼认为,要使中国对英国重视起来,那么英国对此行就必须精心准备:“对付一个如此骄傲的朝廷,它对西方国家的力量与重要性无知,而坚持东方式的妄自尊大,就必须给予皇帝及其大臣以庄严华丽的印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所以,他特意安排以兵舰作为大使座舰,并派轻装步兵和野战炮上船作检阅之用,以直接展示英国军力,在使团中安排科学技术人员,以显示英国科技的进步水平。
  在准备礼品的过程中,英国人更是费尽了苦心。他们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西洋物品的人,也知道其他欧洲国家的天主教士已经向中国传播了一些欧洲的科技产品,不过那都是100年前的技术了。“天主教传教士未能把我们最现代的机器展示给中国人。把我们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灵巧的民族高兴。”
  于是,他们选择了最能体现欧洲技术进步的产品,带上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好东西: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尔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吊灯、座钟、机织布料、韦奇伍德瓷器、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等生活用品,还有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和装备,以及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主号”舰艇模型,另外还准备了进行机械和光学示范以及热气球和复滑车表演,还有陆军、炮兵表演和铜管乐队的演奏。
  英国人这样介绍这些礼品:“如果赠送一些只能满足一时好奇心的时髦小玩意儿,那是有失礼貌的。因此,英王陛下决定挑选一些能显示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给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新启迪的物品。
  天体运行仪代表宇宙,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点。这是天文学和机械学最佳结合的产品。该仪器准确地模仿地球的各种运动,月球绕地球的运行;从仪器上还可以看到太阳的轨道,带4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及卫星的土星等。这架天体运行仪最后还能模拟各天体的蚀、合和冲,它指出人们观察时的确切月、周、日、时和分。该仪器是欧洲最精美的,它所设计的天体运行情况可适用一千多年。
  地球仪上面标有地球的各大洲、海洋和岛屿。人们可从上面清晰地看到各个君主的国土、首都以及大的山脉。该地球仪标有受英王陛下之命在世界各地远航所发现的新地方,并画出所有这些远征的航海路线。”(《两个帝国的撞击》)
  除此之外,礼品介绍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这不仅是为了暗示英国武器的绝对优势,同时也是为了谨慎地大量推销世界上最好的兵器。接着,又同样详细并浮夸地谈了赫歇尔望远镜、秒表、韦奇伍德瓷器、帕克透镜、布料等,最后,还介绍了王室成员和著名人士的画像,城市、教堂、城堡、桥梁、陆战与海战、船坞、赛马等真实写生画。
  很显然,这个礼品单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所有最新的成果。在介绍过程中,他们还特意提及了英国科学家牛顿。这应该是中国人首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这(望远镜)是由我国大科学家牛顿发明,其后又为我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所改进。这两个人在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值得将他们的名字上达贵国大皇帝听闻。”
  英国人的用意在下面这一段中体现得更为分明:“欧洲其他国家都承认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因此英王陛下想在给皇帝陛下派遣使团的同时派遣几艘最大的船只,以示敬意。但鉴于黄海里有暗礁,而欧洲的航海家又根本不熟悉这段航路,英王陛下不得已派遣一些较小的船只。另外,英王陛下赠送给皇帝陛下英国最大的、装备有最大口径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的模型。”(《两个帝国的撞击》)这是想暗示装备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及其4艘护航舰只是英国强大海军舰队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伦敦方面可以派遣强大舰队开赴广州。
  他们甚至还带去了一个热气球驾驶员,如果皇帝感兴趣,可以坐着英国的热气球到天上转一圈。那样,他就成为东半球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人。英国人充分相信,这些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会让中国皇帝大开眼界,对欧洲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通过贸易深知,中国的工业还停留在中世纪时代,与英国的差距之大,实在是不堪一提。
  
  二
  
  英国人判断得很准。乾隆皇帝被这些还没有到来的礼品吊足了胃口,西洋玩意儿给他带来的一次次新鲜快感,让他这次更满怀期待。英国人到来的前几个月,皇帝降旨给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几省最高长官:“海洋风帆无定,(英国船只)或于浙、闽、江苏、山东等处近海口岸收泊,亦未可知。该督抚等如遇该国贡船到口,即将该贡使及贡物等项委派要员迅速护送进京,毋得稍有迟误。”
  对于船到天津之后的搬运问题,皇帝想得也很周到。他提前吩咐:“该贡船到达天津时,若大船难于进(海)口,着穆腾额预备小船,即将贡物拨运起岸,并派员同贡使先行进京。不可因大船难以进口,守候需时,致有耽延也。将此谕传各督抚知之。”
  皇帝的心急火燎一目了然。
  经过9个月的航行,英国使团终于抵达了中国。1793年7月26日,他们抵达天津大沽口外。两位中国官员登上了“狮子号”,寒暄过后,他们开门见山地询问起“贡品”情况。对此,英国人记述道:“中国官员对于特使携带的礼品更是关心,正式请求先将礼品单送呈皇帝阅览。这项请求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