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3期

功夫之王:征服西天的猴子

作者:小 刀




  由功夫巨星成龙、李连杰联袂主演的巨制《功夫之王》在美国上映后颇得好评。该影片的故事由唐人街一家古董店中的如意金箍棒引出,讲述了美国男孩杰森带着神秘使命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古代的经历。杰森在中国巧遇成龙饰演的功夫高手鲁彦,两人和金燕子一起联合李连杰饰演的默僧,经历诸多艰险,完成了拯救美猴王的使命。
  虽然投资该片的华谊兄弟影业坚持认为这与中国传统名著、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没有关系,但是依然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很多《西游记》的痕迹。
  《功夫之王》中出现了《西游记》中的元素绝非偶然。美国人分不清功夫和武侠,在他们眼中,武侠和神怪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神功与魔法的区别也不太大。所以要把功夫这样的“魔法”在银幕中表现得合情合理,就得仰赖中国的传统神怪故事来表达。
  但中国有那么多神怪小说,为什么专挑《西游记》呢?这就跟美猴王在西方的名头大有干系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留美华裔梁挺博士就推出了科幻版《西游记》——《超时空猴王》,让美猴王来到西方,与各种外太空妖怪斗法,此片在美国风靡一时。当然,也有日本漫画一份功劳,很多美国人其实是从鸟山明的《龙珠》中了解了孙悟空这个名字的。
  其实,《西游记》早在两个世纪前就传人西方各国,有趣的是,由于书名难译,加之翻译者理解上的偏差,译作书名洋腔洋调,名目繁多。
  1831年,日译本《通俗西游记》开始推出,其后英国、西班牙、捷克、波兰、俄国等国出现了《猴》、《猴王》、《猴子历险记》、《侠与猪》、《神魔历险记》、《圣僧的天国之行》、《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等译本。
  正是由于翻译者的水平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游记》的接受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轶事。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的老师在介绍《西游记》时说:“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其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
  正是由于类似这种对《西游记》本身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成分比较多,《西游记》在西方光影世界里的传播更让人匪夷所思。
  美国NBC电视台改编的《猴王》讲述了一个拯救世界的美国式故事。主人公尼克受观音菩萨指点,去寻找并保护吴承恩的《西游记》手稿。他首先救出了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又会合了猪八戒和沙僧,好不容易找到了手稿,可吴承恩老人却被坏人控制。其后在天庭展开了审判,尼克大闹天宫并救出了吴承恩,又和观音。一起把吴承恩带到了现代。
  美国版《西游记》将原著改编得面目全非,内容也滑稽可笑。美国人喜欢孙猴子,大概是因为他神通广大的手段、诙谐跳跃的个性很符合美式个人主义的趣味。结合《西游记》在西方两个多世纪的传播积淀,《功夫之王》受到关注和好评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