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焦大:天生我材没有用

作者:凉月满天




  他曾历经沧桑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兵打仗,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飞机大炮轮番上阵,从来都不是好事。将领们图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成就感,而受苦的是小兵们,他们要在一场场的战斗中拼搏、厮杀,直至流血、牺牲。
  估计《红楼梦》里,贾府的奴仆焦大也是这么一步步打过来的。也跟着自己的主子,忠心耿耿,如影随形,“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到最后战争结束,朝廷对参战将士论功行赏自不必说,主子对自己的家奴也是要论功行赏的。知恩图报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理所应当的。同样是家奴出身的汉大将军卫青,虽说当初发迹,有一点靠了他姐姐卫子夫的裙带关系,但后来汉武帝给他加官晋爵,还不是因为他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吗?若没有焦大的舍命,就没有贾府后来的至极尊荣。所以,贾府怎么也不该薄待他。
  家族体制,有田有地,有产业有官职,就像一个小社会,从上到下都会设管理层:都总管、二总管、总管、管钱粮的、管人事的、管外来流动人口接待的、管内部升迁的,还有管买头油花粉、米面粮油的。无论把焦大分到哪一块当头儿,他的实惠都是大大的。
  都总管不用说,只手遮天,谁敢不去巴结?谁得罪了我,好,扫厕所去。谁巴结我,趁着夜黑往我家里送银子,好,你去管厨房。厨房里东西多呀,山珍海味管饱,没事儿还可以偷出点儿货去卖银子,卖的钱就够一家子吃个三年五载了。
  二总管和总管是上面巴结都总管,然后又被底下一大帮人巴结。管钱粮的不缺钱粮,管人事的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至于外来流动人口接待,贾府之大,没礼没面儿的不敢来,有礼有面儿的要来,必是这些底下人占头一份。比如有官儿来拜访贾政,送两篓子茯苓霜,必有一篓子是分给这些个看大门儿的爷。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若不把这些个门神哄高兴了,他说一句“等着”,你还以为他是让你等着——哪儿知道他早跑一边儿下棋凉快去了。
  若是内部升迁呢?那实惠可大了,下人女孩子都想去宝玉的屋里,没人想去贾环的屋里;都想去探春的屋里,没人想去迎春的屋里。男小厮想干体面些的差事,老婆子们都想着管厨房,没一个想去固厕行的,这些都要经过大奴大仆的手去调度。调你去哪里,你就得去哪里。想去?拿钱来!不想去?也拿钱来!
  这么多工作岗位,贾家太爷随便把焦大安在哪里,都是一个肥差。自己又有政治资本,太爷又赏识,底下人又拼着命地巴结,到最后房子会有的,地也会有的,老婆孩子也会热炕头的。虽说是奴才,但也可以像赖嬷嬷似的,底下的儿孙居然也可以赎出身去买个官儿做做了,从此焦家一门,就算是一条咸鱼,也可以大翻身了。
  但是,焦大居然很潦倒。
  老胳膊老腿的糟老头子,六七十岁了,膝盖也僵了,腿脚也硬了,走道也不灵便了,居然要送人回家,黑灯瞎火的,那么多年轻力壮的小厮是干什么使的?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无处安放的差事
  
  那么,我们替贾府的太爷考虑一下,把焦大安到哪里。
  都总管?那虽然是个威风八面的人物,也得要会放眼全局,统筹全盘。和主子与奴才间上勾下连,凡事都得操心,累得很。你看荣府的林之孝,雨村降了职,他也和贾琏议论议论,建议贾琏从今以后远着雨村点儿,说这个人靠不住;家遭艰难,他也放在心上,建议贾琏有空回了贾政和王夫人,开恩放几家老家人出去,好给家里省些口粮月钱;至于各人的使唤人,他也建议减省一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若是焦大,这家伙有没有那都总管的气质?有没有这么细心经营、诸务留心的耐性?
  再看宁府的来升,一听凤姐要来跨府办理秦可卿的丧事,马上传齐众人,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同样是骂凤姐,他绝不会傻到吃错药,当着凤姐的面叫她“烈货”,而是把自己的立场摆在奴仆们一边,全心全意替他们着想,这就叫会做人。焦大有没有这个本事,听到凤姐要来,召齐同事人等说这样的话?如果他要说的话,估计就得换换词儿:“大伙昕着!如今西府里的琏二奶奶要来了,那家伙是个母老虎,不好惹,你们都给老子听点儿话!”要光这样说也就罢了,最怕的是他傻劲儿一犯,大叫:“大伙听着!如今西府里琏二奶奶要来管事了,都说那家伙是个母老虎,不好惹,今天焦大太爷我倒要看看,是他厉害,还是我厉害!”
  这样就全完了。这下子别给秦可卿办丧事了,估计先是焦大率领一帮子人要唱全武行了,再就是要给焦大办丧事了。
  所以说,他当都总管,恐怕是不行的。就是他想当,主子若是个会用人的,也决不会同意。
  用人是门大学问,如同下棋,一步走对,全盘都活。你看曾国藩,一天散步归来,在客厅外头看见仨人,都是李鸿章荐来的。他二话不说,立马派活儿:左边那位,忠厚,叫他干后勤,中间那位,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别给他派重要活儿,怕他贪污受贿,吃里扒外;右边那位不得了,重用他。李鸿章吓一跳:我还没介绍呢,怎么这老家伙什么都知道?曾国藩说:原因很简单,左边那位一见我过来,吓得头都不敢抬,胆小,老实,就是叫他守一座金山他也不敢搞贪污;中间那位看见我恭恭敬敬的,我刚一走过去他就开始贼眉鼠眼,到处乱看,一看就不是个好鸟;右边那位,我这么大一个人物来了,他动都不动,昂首挺胸的,嗯,不错,是大将之才。
  右边那位就是后来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后的首任巡抚——刘铭传。
  用人出问题的,一步错,步步错。诸葛亮用马谡,失了一个小小的街亭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它的严重后果,就像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点评中所说的:“南安不得不弃,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撤,西城之饷不得不收。遂使向之擒夏侯、斩崔谅、杀杨陵、取上邦、袭冀县、骂王朗、破曹真者,其功都付之乌有……”怪不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斩不行,不光是他立了军令状的问题,这小子坏了蜀国大事!
  别看现在贾府越来越败了,凤姐又贪又酷,居然当起家来,那是因为除了她,别人没这个本事。贾母老了,邢夫人爱贪小便宜又没才干,王夫人忒老实,不是金刚钻,揽不了这份磁器活儿。就只有王熙凤,心眼子多,眼皮子活,嘴巴又尖快,只好派她了。贾琏本事又不大,还怕老婆,居然主持贾府的外交,问题就在这儿,不让他主外,又能让谁呢?贾赦不受贾母待见,贾政又是官呆子一个,没事只会拿大板子盖宝玉,要不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