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突破历史的瓶颈

作者:任浩之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许多游牧民族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中原,然后又匆匆离去,只留下一个个或辉煌或伤感却终究是短暂的背影,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却不同。他有机会在富庶的汉地度过童年,接受了适度的教育,却又汉化得不太彻底,所以他能够接受汉化,同时又能和别离已久的部众们保留有一定的共同语言,从而带领鲜卑人开创基业,将北魏政权此后的发展引上了正常的轨道,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第一个在中原地区扎根立足的游牧民族政权。
  
  尴尬的出身与童年经历
  
  拓跋珪出生时没有像中国其他帝王出生时那么光彩照人,相反,他的出身还让他的后世子孙们感到很尴尬。拓跋珪拥有一个极为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童年,颠沛流离的经历给他幼时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方式和统治思想。
  拓跋珪是代国末代国王什翼犍的孙子。代国(统治地区相当于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是北魏王朝的前身,不过那时它还只是一个鲜卑族部落联盟,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所以没被列入十六国的范围之内。拓跋部、贺兰部、独孤部等是这个联盟里几个势力比较大的部族,他们世代通婚,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就来自贺兰部。拓跋珪出生前不久,代国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叛乱,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在和叛乱者格斗时受了重伤,不久就去世了。
  此时的贺氏还很年轻。虽然丈夫死了,但她背后还有强大的贺兰部势力,为了继续笼络贺兰部,什翼犍把怀着身孕的儿媳收为自己的妻子。几个月后,贺氏生下了拓跋寔的遗腹子拓跋珪,后来又陆续与什翼犍生下了三个男孩,名字分别是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珪。这样的婚姻在中原人看来完全不能接受,不过当时的鲜卑人并不在乎这些。但当他们逐渐汉化之后,就很为祖先的这段经历感到羞耻,在修国史时拼命想要掩盖过去。
  由于拓跋珪是在贺氏改嫁给什翼犍之后出生的,所以当时其他国家的人们都以为他是什翼犍的儿子。在这种子不子、孙不孙的尴尬境地里,拓跋珪长到了六岁,当时强大的前秦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下一个目标就是代国。公元376年十月,前秦的铁骑踏碎了幼年拓跋珪宁静的生活,代国的军队被前秦打得大败,在一片混乱中,什翼犍、贺氏和拓跋珪等王族纷纷逃离家园。但在逃亡的路上,什翼犍的另一个儿子寔君突然发难,他杀死了自己的许多兄弟,又打算向其他人动手。在这危急时刻,贺氏在贺兰部臣属们的支持下决定先发制人,她把什翼犍抓了起来,以拓跋珪缚父请降的名义,向追来的前秦军队投降,希望获得他们的保护。
  前秦军队很快平定了寔君的叛乱,并把什翼犍和一群王族全都带到了长安(今陕西西安)。苻坚是个非常宽宏大量的君主,他一向极为优待敌国贵族,以至于养虎遗患,最后被他宠信的鲜卑慕容氏把前秦搞得七零八落,苻坚自己也死在姚苌(后秦的建立者)的手里。不过现在的苻坚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他觉得什翼犍是个落后不开化的野蛮人,于是就让他去长安的太学里去学习礼仪。什翼犍进步很快,苻坚也非常满意。按照苻坚的想法,大概是想等到什翼犍认同前秦的统治方式之后,再让他回去统领代国故地,这样他就能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只可惜什翼犍寿命不长,没活到回代北(今山西北部代县、繁峙一带)的那一天就在长安去世了。
  相比之下,寔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苻坚对他杀害兄弟们的行为非常鄙视,当即判令对他处以车裂之刑。拓跋珪本是个无辜的受害者,可苻坚认为他缚父请降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于是就把他和贺氏都流放到蜀地去。虽然先前的一切都是贺氏的决定,一个六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把国王捆去投降,但这个不孝的罪名却终究是落到年幼的拓跋珪头上了。
  
  重返家园
  
  在什翼犍统治的全盛时期,代国的势力范围曾经北到沙漠,南到阴山和雁门,统领数十万人口。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的一些部族迁到与前秦交界地区,教他们耕种,派官员管辖,又建立了赋税制度,使这些游牧的部族都变成了农民。在代国旧臣燕凤的建议下,苻坚把代国故民分成东西两部管理,西边归刘卫辰统领的匈奴铁弗部,东边归刘库仁统领的鲜卑独孤部。苻坚让这两个有深仇大恨的部族去相互制约,也是为了达到势力均衡。鉴于什翼犍的其他儿子大都被窘君杀死,燕凤又向苻坚提出培养拓跋珪,认为等他长大了以后可以送回代北去做首领,这个建议也得到了苻坚的同意。
  于是拓跋珪来到长安,开始了另一段生活。富庶繁华的城市和悠久古老的中原文明给幼年拓跋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当他建立国家、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营建都城时,还兴致勃勃地亲自参加规划,想要把新的国都修得像长安、洛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一样宏伟壮丽。
  这种流落异乡的口子过了几年,改变拓跋珪命运的淝水之战发生了。接连不断的胜利是对君主最大的考验,苻坚统一北方的道路走得太一帆风顺,以至于他头脑发昏,不肯倾听皇族和大臣们的劝告,执意要和东晋决战,并梦想着统一整个中国。在他看来,南方的大好河山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他甚至已经预先在长安给东晋的王侯贵族们修起了官邸。
  但苻坚过于小看了自己的对手,南渡之后的东晋依然有一定的国力,此外还有许多才能出众的英雄人物。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骄做轻敌的前秦军队被谢安指挥的东晋军队杀得四散奔逃。前线与后方一片动乱,贺氏与拓跋珪母子趁机随着寄居长安的前燕贵族慕容垂一起前往北方的中山(今河北定州),准备重新踏上代北的故土。慕容垂的姑母就是拓跋珪的祖母,这种亲属关系为他们日后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贺氏和儿子们先来到了独孤部。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看到这几个先王遗孤经过中原文明的熏陶,尤其拓跋珪又是如此沉着稳健,就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把祖先的基业发扬光大。但一段日子之后,独孤部发生内乱,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成了新首领。刘显是个颇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想恢复当年部落联盟的规模,成为新的盟主。但独孤部毕竟只是当年的联盟成员之一,昔日的君主什翼犍的后人们还在,最年长的拓跋珪已经15岁了,王族的余威仍然影响着人们,这几个少年比刘显更有资格成为联盟的新首领,他们与生俱来的显赫出身就是对刘显最大的威胁。
  为了扫清障碍,刘显打算除掉拓跋珪兄弟,但拓跋珪的姑母正是刘显的弟媳,她把消息泄露给了贺氏。这天晚上,贺氏想办法放走了拓跋珪兄弟。等到刘显发现时,拓跋珪兄弟已经逃到了贺兰部。
  同时在这一年里,苻坚被姚苌杀死的消息传来,曾经强大的前秦政权已经分崩离析,臣服于他们的势力和部族也趁机脱离统治,中国北方又陷入了混乱状态,这恰好给拓跋珪创造了机会。
  
  拓跋珪建国
  
  当拓跋珪来到贺兰部之后,许多以前的部族首领也陆续赶来投奔他们。这些人都是什翼犍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