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谁领风骚

作者:孙钥洋




  引子
  
  1219年的农历九月,天气并不算冷,但花剌子模的边境重镇讹答剌城,却仿佛笼罩在冲天的寒气之中。城头上的守将亦纳勒术,正神情木然地向前方眺望。透过他深蓝色的眼睛,仿佛能看到他的心都在剧烈地颤动。士兵们像雕塑一样伫立在城头,只有不时转动的眼珠才透出一丝生气。
  亦纳勒术的额头突然渗出了汗水,五官在不由自主地轻微抽动。顺着他的眼神望去,远方出现了一缕烟尘,隐隐约约地传来了马蹄声,马蹄声渐渐由远及近。随着亦纳勒术的瞳孔不断放大,一大队蒙古骑兵出现在他的视野当中。
  此时的讹答剌城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狼群团团包围。蒙古兵那一张张黄色的脸,变得令人异常恐怖,饿狼一般的眼神仿佛要把守城的士兵生吞进去。一时间战马的嘶鸣声夹杂着蒙古骑士的怒吼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几乎将整个讹答剌城淹没。
  亦纳勒术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蒙古大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自己的手背放在嘴里狠咬了一口,钻心的疼痛告诉他这不是在做梦。如梦方醒的亦纳勒术,当年不可一世的“海儿汗”,如今后悔不已。他当初屠杀蒙古商队的鲁莽行为,不但给自己和讹答剌城的百姓招来了灭顶之灾,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中亚及欧洲也将由此遭受一场血洗。
  
  神秘的商队
  
  1216年春,一群波斯打扮的神秘使团,突然现身中都(今北京),这给中都的百姓带来了一丝莫名的恐慌。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都争相避让,但是这群人诡异的眼神却洒满了大街小巷。这便是花剌子模派来的和平使团,但是他们带来的并非和平,而是要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3世纪,东方的蒙古与中亚的花剌子模相继崛起,浓重的战争阴云笼罩着欧亚大地。本来双方相隔遥远,可以说是由于侵略才走到了一起。花剌子模原本是里海之东、阿姆河下游的一个小国,由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家族所建。
  好战的摩诃末苏丹(国王)即位后,通过多次东征西讨,终于将包括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国以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征服。简而言之,就是阿拉伯半岛以东、中国新疆以西、印度以北和伏尔加河以南的整个中亚、西亚领土,全部被划入了花剌子模的版图。
  此时不可一世的摩诃末,号称伊斯兰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放眼世界觉得再无对手,一副天下霸主合我其谁的样子。然而他却从本国商人的口中听到了一个神秘的名字:成吉思汗。据说这位传奇人物,由一个很小的部落开始,如今几乎可以称霸东方。
  一种莫名的冲动,鬼使神差地促使摩诃末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和花刺子模命运的决定:派探子伪装成使团去打探虚实。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由于他的草率举动,竟然引来了这条东方巨狼贪婪的一瞥,一场空前的劫难即将降临。
  成吉思汗明知来者不善,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花刺子模的使团,并表示希望双方商人自由通行,云云。其实这不过是成吉思汗的稳军之计,因为当时蒙古的边界尚未扫清,还有一个西辽隔在它与花剌子模之间,并经常对蒙古进行骚扰。待扫清了这通往西方的最后一道障碍之后,那神奇富饶的西方世界,才完全清晰地展现在蒙古人面前。很快两国的贸易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间谍活动也同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成为了蒙古西征的导火索。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支神秘而庞大的蒙古商队,突然降临讹答剌城。天空中浓重的阴霾,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守卫讹答剌城的主将亦纳勒术似乎对这群蒙古商人的突然造访很有戒备,又似乎对商队带来的贵重物品很感兴趣。他很有礼貌地带领着卫士,接待了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但是透过亦纳勒术那双狡诈的眼睛,一眼就看出这不是一群普通的商人。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确实不是普通商人,而是一支由成吉思汗的后妃、诸王和大臣以及这些人的侍从临时组成的商队。他们带来了大量金银、兽皮和驼毛织品。
  亦纳勒术心头顿时起了疑惑,敏锐的双眸不停地在这群所谓的商人身上打转,突然隐藏在商队后面的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了他的眼帘。虽然此人一身蒙古装扮,但是印度人的面孔“出卖”了他的国籍。这位印度商人与亦纳勒术熟识已久,“老朋友”的到来令亦纳勒术欣喜不已,于是他将印度商人请入大帐,欲从此人口中得到这只神秘商队的蛛丝马迹。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位“老朋友”不但没有献上任何礼品,而且还放肆地直呼他的名字,并且在他面前狂妄地夸耀成吉思汗的强大,似乎根本没有把他和花刺子模放在眼里。
  亦纳勒术送走印度商人,心里越想越气,越想越疑惑。他一脚踢翻了桌子,屋里的一切都成了他的发泄对象,他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控制,几乎完全失去了理智。盛怒之下,亦纳勒术下令拘捕了所有的蒙古商人,并派人连夜骑快马报告苏丹摩诃末,理由是蒙古商人从事间谍活动。
  摩诃末与成吉思汗素有底火,前不久成吉思汗派使者送来的国书中竟然称他为子,这令摩诃末一直余怒未消。现在接到亦纳勒术的禀报,摩诃末不仅没有怀疑,反而认为这是灭一灭成吉思汗威风的大好时机。亦纳勒术的做法,暗合了摩诃末的心意。于是,摩诃末下令处死蒙古派来的所有商人,并没收他们所带来的全部财产。
  在没有接到苏丹命令的前一天,亦纳勒术故意放跑了商队中的另外一名印度商人,目的就是让他捎信给成吉思汗,让蒙古人知道花剌子模不是好惹的!
  但幼稚的摩诃末和亦纳勒术没有想到的是,这正是成吉思汗梦寐以求的效果和精心设计的圈套。他们的幼稚给了成吉思汗入侵中亚的合理理由,于是在当时的蒙古人心中,屠杀变成了复仇,征服变成了光荣。
  
  初次交锋
  
  正当蒙古与花剌子模间的决战一触即发之际,双方的目光却同时聚焦在西辽身上。西辽的地理位置处于蒙古与花剌子模两国之间,是由被金灭掉的辽国残余势力所建立的王朝,它的主要人口是被蒙古征服后神秘消失的契丹族。
  摩诃末屠杀了蒙古商队之后,便率领着大队人马风尘仆仆地赶奔花剌子模与西辽的边界,企图在蒙古军队灭亡西辽之前,分到一杯羹。可是他来得太晚了,蒙古骑兵已经在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和大将哲别的率领下,将西辽皇帝屈出律擒杀,并且占据了西辽的全境。
  恼羞成怒的摩诃末当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他要把蒙古人赶出西辽,并要教训一下成吉思汗。而此时的蒙古军队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当负责追杀屈出律的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在突厥斯坦附近带着屈出律的人头和战利品准备凯旋的时候,摩诃末却像幽灵一样尾随其后。
  久经沙场的术赤从背后久久不散的滚滚尘沙中察觉到了对手的强大,由于没有成吉思汗的命令,术赤不敢轻易与花剌子模交战。于是他派出了使者,向摩诃末解释说:“成吉思汗没有让我们同苏丹交战,我们是为了别的事情来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