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为历史‘隆胸’”一样值得尊重

作者:李晓亮




  韩国学者都在书计划发表一篇论文,他认为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神话传说多源自韩国。
  这一宏论立即引来骂声一片,批评他“抢夺中国文化”已算德行深厚、嘴下留情了,因为更多的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一些谩骂式的网民跟帖已无视对方观点的正误,自己骂得准确与否也不重要,关键是要骂得过瘾。就连一般文末礼节性、习惯性的所引专家之言“争议恰恰表明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有密切的联系,而这正可以成为今天两国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理由”亦遭殃及,网民对这这位“汉奸”专家又是一番折辱嘲骂。
  这些“爱国者”的极端情绪化的宣泄,赫然打上了民粹主义倾向的烙印。从骂声中,我分明感到一种作为昔日大中华帝国的子民,今日仍不肯正视现实承认今昔对比下的文化没落的心态。泼皮骂街,活脱脱刻画了一群疯狂恋旧的文化帝国破落户嘴脸。
  如此“爱国”,我们不需要。为何人家一个学术层面的观点,就能激得我们恼羞成怒?我想这主要是源于我们的文化内虚。过激的占行透露出的是一种文化偏执,而非文化自信;过度的偏执行为,又恰恰映射出深藏于我们内心极端的文化自卑。
  试想,假若今日我们中华文化的文明之光依然璀璨夺目,一如往昔,想必自然能凭其文化魅力,感召教化“蛮荒”之族,彼定会自发地学习吸纳,奉若神明,又何需我们如此歇斯底里奋不顾身来捍卫其最后的荣光,生怕被邻人所凿之壁扎借了光去?诸君不妨抽身来想一想,这是多么可笑的行为啊!
  即使韩国所有历史教科书上都印上“中华文明源于大韩”,试问环球诸邦,稍有常识的人会信吗?还不是夜郎白大,止增笑耳?就如孔庆东讲的笑话,韩国人问他在中国有苹果卖吗,孔答在我们山东老家,这玩意是用来喂猪的。
  涉及中韩文化之争,动辄就上升到爱国的高度,这折射出国民的心态很有研究的必要。与这些神经质式的猴急“爱国”情形截然相反的一个印象,来源于日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照片之真假暂且不论,单讲那只虎的眼神已让我深深折服。从那双眼睛可以看出它丝毫不屑人世纷争,哪怕纷争由它而起,那种俯瞰众生、傲视万物、睥睨天下的雄风,若无王者自信是很难效仿的。世称老虎从不会哪怕稍露仓皇之态,它从来都是优雅转身,龙骧虎步消逝于林问。而我们缺失的正是这种“虎视”的自信。
  留言中两种有代表性的意见需引起的正是这种重视,一种认为“历史在中国都没人重视,不如‘赐’给他们算了”,对此,我不敢苟同;另一种认为“一个热衷于整容的民族,现在急于为其干瘪的历史‘隆胸’”,而我想说的是,“为历史‘降胸’”是他们的权利,不应被讥讽嘲弄。
  种种怪象或日是文化自卑心理作祟使然,故欲重拾文化大国心态,则必先构建文化自信。当务之急就是汲取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营养,并传承发扬开去,使它成为快乐的文化;但同时须摒弃文化优越论,警惕文化沙文主义。要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保持生命力,保持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一种知性的力量,这才是中华文化腾飞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