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步步生香莲

作者:孟 晖




  《儿女英雄传》里,丫环长姐送给十三妹何玉凤一双“三寸半底儿”的“旗装”鞋;送给张金凤的,则是一双“过桥、高底儿”的“汉装小鞋儿”。所谓“高底儿”,其实就是明清时代对于“高跟”的叫法。真让人难以相信啊,明清时代的汉族女性不仅缠足,还要穿高跟鞋!
  北京定陵就出土有明代皇后的高跟鞋,鞋的长度只有12厘米,鞋跟却高达4.5厘米。高跟的样式大致如一枚象棋子,在设计上与今天的高跟鞋一样,被纳装在鞋底的后部。人穿上这样的鞋,那情形也正如今天女性穿高跟鞋的效果——只有脚趾部分能够实在地落到地面上。据那个时代的人看来,如此的措施可以让缠足显得更加纤小,因而也就显得更美。同时,鞋的底面还要做成微微弯拱的弧面,侧看如同跨越河道的拱桥,所以称为“过桥”,也叫“弓底”。在当时的观念里,头儿尖尖的弓底鞋,就像一弯新月,或者一枚莲瓣,简直就是优美的极致。
  利用鞋上的高跟,明清时代的女性还闹出了许多新鲜花样。比如,把高跟掏空,在其底面和侧面都做出镂空花纹,然后,在这鞋跟里安一个小抽屉,放上香料,让香气从鞋跟的镂空花纹中向外发散。还有人在掏空的鞋跟里放个小铜铃,人一走动,脚下就“丁零丁零”地不断轻响。
  最大胆的做法,是把高跟掏空,在底面雕出玲珑轻巧的镂空花纹,然后,在中空的鞋跟里放满香粉。女性穿上这样的鞋,一旦走动起来,就会有香粉从鞋底的镂花中点点泻落,在她所过之处,就会留下一个个花纹玲珑的足迹。这种鞋最初出现在明末的江南地区,不过,在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当中似乎也有人效仿。满族女性的“旗鞋”要装“三寸半底儿”,也就是花盆底、马蹄底的高跟,于是,这花盆底、马蹄底里正好安设洒香粉的机关。徐珂《清稗类钞》中就录有一则逸事:乾隆皇帝选秀女的时候,“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原来是有一位参选女子“雕鞋底做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
  “步步生莲”,本来只是停留在文学描写中的美好意象,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却把想象变成了现实。可惜,这。一传统经验在今天却无法借鉴,如果谁穿了一双漏香粉的鞋儿在大街上走,一路留下两串散发着香气的花卉纹印,过一会儿追上来的大概是环卫部门人员吧——破坏公共场所的整洁环境啊。不过,也许时尚设计师们可以考虑在时装发布会上这么玩它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