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西施:后宫“谍影”

作者:张继合




  中国文人积攒了堆积如山的词汇来形容漂亮姑娘。常挂嘴边的,总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实,这俩词儿藏着四大典故,每个典故对照一位绝代佳人: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讲貂禅;羞花,说的是杨玉环。她们被称为古代中国的“四大美女”。
  
  谁见过西施
  
  西施,“四大美女”之首。她身边聚拢着几个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谋臣范蠡……但这些人毕竟是男人,所以连司马迁都很重视,把他们的风云故事写进了皇皇《史记》。而西施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没有任何“正史”给她腾出一片窄窄的落足之地,后世学者甚至不敢肯定这个美人儿的存在——西施,何许人也?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的确很有道理。如果较起真来,西施连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都做不成了,她似乎只是一缕游荡在乡野之间的轻烟,袅娜,恍惚。
  当然,西施绝不像石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正史不给撑腰,其他文献却时常捎带几句公道话。先秦时代,形形色色的天才人物成群结队,为了传播思想,诸子百家争先恐后建言立说,留下了许多或直接或间接的著作。有趣的是,很多先秦作品居然异口同声地称赞西施。一句话:姑娘漂亮!相必这些慷慨的盛赞,不应是古人串通臆造的吧。
  《管子·小称》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墨子·亲士篇》开头便说:“西施之沈(沉),其美也。”就连放浪形骸的庄周先生也跳出来喝彩,他在《庄子·天运》中,讲了一段成语典故——“东施效颦”。为了突出自己钟爱的美女,不惜断送个把丑丫头。
  管仲、墨翟、庄周,哪一位距离西施生活的年代都不太久远。一两百年,尘封尚浅,足以查考、追寻。
  按理说,诸子散文应该划进文学圈,和历史挂靠,未免生硬。虽说《庄子》、《墨子》之类典籍,杂糅了文、史、哲,但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野史”,细究起来,很难端上台面。更何况,西施在诸子散文中,多是昙花一现。那些残文断简,根本就不成“材料”。
  史料翔实的文献仅有东汉的两部著作:一部是赵晔的《吴越春秋》,另一部叫做《越绝书》。可惜,这两部书都没有列入正史,都属于“在野”一路。不过,能读到几行野史,已经阿弥陀佛了。拿这些篇目说事儿,总比中世纪僧侣钻研“一个针尖儿上站几个天使”更有意义。
  
  甜妞儿·苦日子
  
  西施,原名夷光,本来是个清纯可爱、面容姣好的乡下甜妞儿。她出生的地方风水相当棒,山环溪绕,月白荷红。山,叫做“苎萝山”,即今浙江诸暨境内。村,名唤“苎萝村”,隶属越国。村庄一劈两半,鸡犬相闻。东村住着丑丫头——东施,西村住着大美人——西施。美人也是财富,难怪普京总统曾半真半假地表示:少女,是俄罗斯的一大资本。
  苎萝村那个西施,褰裳而行,文静地涉过门前潺潺的溪流。她还是小家碧玉,冰清玉洁,素面朝天,手上没有任何财富和资本。显然,《姑苏志·杂记》趸的也是“二手货”,书里说:“西施喜游百花洲、锦云泾,鼓樟而游,采莲为乐。”似乎江浙的云水之间,充满了诗情画意,西施每一天都过着快活的小日子。其实不然,这个乡下甜妞儿过的恰恰是苦日子。
  古人说:“英雄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美女如英雄,十之八九会遭遇清贫、落魄的家庭。天生丽质也挡不住吃糠咽菜,莫非模样标致,还能满世界吆喝,寻求赞助不成?所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也只流行于道德沦落的年代。当时吴越民间,还是古道热肠,根本就没有现代人的花花肠子。
  “吾家有女初长成”,美丽的西施笑盈盈地漂洗自己的苦日子。父亲上山砍柴,兑换粮米;母亲替人浆洗,挣几个零花钱;少女西施便尾巴似地缀在他们身后,背背扛扛,缝缝补补……善解人意的姑娘谁不疼啊?方圆百十里,一提那个乖乖的“卖薪女”、甜甜的“浣纱女”,个个儿都竖大拇哥。
  月亮上来了,茂林、修竹、石径、水溪……哪儿都是清凉的银辉。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斜搭在雪白的胳膊上,弥漫着淡淡的草香,“浣纱女”哼着轻柔的小曲往回走,水里,如醉如痴的鱼群惊呆了,它们望着岸上那位漂亮的姐姐,居然忘记了游泳,一点一点地沉落下去。如今,“沉鱼”这则典故早已被后人引为神话。
  西施清爽地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身后,月明如水。
  绝色,不在于自矜其美,而是一种不自觉、不自恃的优雅。可叹,西施与生俱来的绝色,非但没能换来简单、快乐的幸福人生,反倒招来了“无妄之灾”。苦日子还没熬出头,更大的痛苦却已在前边等着了。
  
  上边,出事儿了
  
  真是晴天霹雳,西施的国家出事儿了!
  春秋末年,弱肉强食,山水相连的吴越两国,也拽出刀子争地盘。
  第一回合:公元前496年,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率先挑起战端,不幸中流矢,死了。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雪恨。
  第二回合:公元前494年春天,吴越再次打起交手仗。夫差咬牙切齿,寻求报复,他的军队像凶悍的蚁群,把勾践紧紧地困在了会稽山。越国走投无路,只有求和。这场战争,越国输得精光,勾践活像一只丧家犬,被劫持做了人质,乖乖地当了夫差的阶下囚。时隔两年,又沦为吴王的奴仆。怎么说勾践也是国君,却当了奴才。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具备不屈不挠的野心,是卓越政治家的基本素质。勾践,堪称一流的野心家。“卧薪尝胆”的典故,把勾践打扮成了愈挫愈勇的逆境斗士和钢铁英雄,其实,历史真相远非传闻所说的那么高尚。还有比坐天下、当国君更诱人的地位吗?可惜,越国的锦绣江山,白白便宜了夫差,难道这口气就该活活地咽下去吗?烂草堆里的勾践,一边装得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一边愤愤地盘算“第三回合”怎样反攻倒算。
  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勾践身边还带着几名追随者,比如谋士文种、计然等人,都是玩弄阴谋诡计的高手。所谓“阴谋”,并不是贬义词。要达到自身目的,就不得不偷偷摸摸、出其不意地干。打江山、坐天下,不动心眼儿行吗?像《孙子兵法》之类的军事智慧,换个说法,叫做阴谋诡计也恰如其分。勾践梦寐以求的就是找到行之有效的阴谋诡计。
  文种等人送来了“及时雨”,他们向勾践献上了“破吴九术”,其中第四条,便是臭名昭著的“美人计”。美人计,是迫于无奈的“下下策”,敌我双方,都难免“一身骚”,很叫世人瞧不起。而计中美人,则沦为彻头彻尾的“狐狸精”,好端端的姑娘,就这么毁了。勾践君臣急红了眼,为光复江山,已经不择手段。
  文种先生说得很无耻、很露骨:“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说白了,就是给夫差送几个“花姑娘”,一点一点达到秽乱其宫廷、离间其君臣的目的。显然,向吴王宫派送“美女间谍”,蓄谋已久,即便局中人也无法篡改这项毒辣的计划。勾践复国心切,立刻拍板定案。于是,越王的爪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