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落花人亡刘希夷

作者:江湖夜雨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红楼梦》中让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其实这诗中的意境,早在千年以前的初唐,一位同样多愁善感、聪颖灵秀的才子——刘希夷,就已经唱出这样凄婉如梅子黄时雨般的悱恻闲愁,这是千百年来让多少人都无法释怀的“闲愁”。
  这就是刘希夷的那首《代悲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这和林妹妹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何其相似,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精警千古,声鸣九天。据载,刘希夷少年时就颇有才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能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而不拘小节。《红楼梦》中冷子兴所说的“如前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 ”这一大堆名单中的刘庭芝就是刘希夷。
  然而“宛转蛾眉能几时”,诗人居然一语成谶,一年后被害死,27岁的生命如昙花一现,流星一瞬,让人叹息不尽。而诗人之死却正是因此诗而起,害死他的竟然是他的舅舅宋之问。
  宋之问的剽窃行径可能干了不少,放在现在也算是“学术腐败”的典型(这倒没有冤枉他,历史上记载着宋之问主持贡举时曾受贿)。他看到了刘希夷的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后,赞赏不已,之后居然起了觊觎之心,竟无耻地要求刘希夷将这两句诗让给他,算是他所作。宋之问的无耻要求当然遭到单纯正直的刘希夷的拒绝。宋之问恼羞成怒,居然害死了刘希夷。据说是用土囊将刘希夷压死的。我们看《水浒》中武松在牢中听犯人说起的一种酷刑:把人捆了,将一个盛了黄沙的布袋压在身上,不多半夜,人便会被活活压死。这是一种极歹毒的私刑。宋之问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宋之问这人一贯寡廉鲜耻,在武后当政时媚附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据说宋见武则天大选男宠,自忖条件还算可以,就巴不得卖身求荣,便四处托人行贿,让人向武则天说明此意。谁知武则天不知怎么调查的,说宋之问这家伙有口臭,所以没有选他为“妃”。宋听了后悔不已,忙让人求来鸡舌香等药物整日含在嘴里,可惜后来武则天也没有选中他。
  宋之问后来在武则天被迫退位、二张被诛后自然失了宠,被贬到钦州,再后来被赐死。这实在是罪有应得。宋之问人品太差,又有剽窃未遂的前科,所以后人都非常蔑视他,以至于宋的《灵隐寺》一诗中最有名的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湖”也被猜度为是在那里隐居避祸的骆宾王所写。宋之问当然也略有几分文才,像后来遭贬后写的《渡汉江》中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平心而论,还算不错的。
  说来文人中如宋之问之类的人,数千年来何止千千万万,他们多数都活得比较好。但像刘希夷这样善良、美貌、脆弱、执著的才子才女们却往往命薄如纸,当真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呀!
  年年岁岁花相似,春又来,桃花如千年前一样盛开,但人事代谢,物换星移的岁月车轮又有谁能挽留?桃李春风中,把酒一杯,再读一篇希夷的诗句,为希夷一酹: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