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水饺皇后:藏健和

作者:张 亿




  开始时,她遭遇婚变,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流落香港,孤苦无靠;而今,她已堂堂正正抚养两个女儿成人,且成为叱咤商界的女强人。
  开始时,她不过是推一辆木推车,在香港湾仔码头附近游走街头,出售自制水饺;而今,她不单在香港自设生产厂房,还在上海浦东买了地皮建厂。
  她就是臧健和,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妹子。如今,她的湾仔码头北京水饺在香港已是家喻户晓,她也因此被喻为“水饺皇后”,并被一家香港媒体评选为香港25名杰出女性之一。
  臧健和是怎样从一位普通的山东妹子变成知名的香港女企业家,又是什么动力促使她一步步走过艰难、走向成功的呢?
  1977年,臧健和辞去稳定的护士工作,带着两个不满10岁的女儿去往泰国投奔丈夫,却因丈夫又娶妻室而无奈地带着女儿来到香港,为了糊口而经营水饺摊。
  一年后,香港政府拆迁她所居住的小木屋,臧健和用拆迁获得的补偿金,开始扩大经营。
  经过几年拼搏,藏健和先后开办了3家工厂并走上了正轨,固定资产达4亿多港币。
  
  一个决定,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出生于青岛的臧健和并不是那种只追求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却不顾及婚姻幸福的女人,相反,她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可靠的丈夫和孝顺的孩子。”
  还在青岛时,身为护士的臧健和与一位泰国华侨医生结婚,婚后生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后来丈夫的父母把儿子接回泰国定居,走时说好一有机会就把臧健和与两个女儿接过去。1977年,31岁的臧建和辞去了护士工作,带着8岁的女儿蓓蓓和4岁的女儿篷篷,满心欢喜地踏上了赴泰国与丈夫团聚的路途。
  可到了泰国,臧健和做梦也没想到丈夫又有了妻室并生了儿子。原来因为婆家重男轻女,故一直对她不甚满意。并且,泰国的法律是允许一夫多妻的。
  同时,婆家也把臧健和以后的生活安排得十分明白,让她接受眼前的现实,心安理得地做正房,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可性格一向独立刚强的臧健和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她认为,有吃有穿不是一个女人的全部生活,她需要一个女人的尊严,而且她深知,在这样的家庭里忍气吞声地生活,受委屈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女儿。
  于是,臧健和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泰国,她要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事业,抚养女儿健康成长。
  离开泰国,离开丈夫,去哪呢?显然青岛已经不能回去,家人、亲戚、同事、朋友都知道她已经辞职投奔丈夫,这样回去怎么见父老乡亲呢?
  无奈之下,臧健和只好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举目无亲的香港,那时候,她身上仅有几百港币和几百元人民币。
  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改变了她自己日后的整个生活,也改变了紧随着她的两个女儿的命运。
  母女3人先在香港铜锣湾附近一幢旧楼仅4平方米的房间里安下身来。一家人要吃饭,要付房租,两个孩子还要念书……面对生存的压力,一个柔弱的母亲坚强地挑起了生活重担。
  由于不会讲广东话,只能从事一些“不用说话,不用交流”的简单的体力劳动。那时,她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吃的苦、受的累数也数不清。
  她一天干3份工:早上6点半,给一位糖尿病患者打针;8点多,便到一家酒楼去当洗碗女工;晚上则到电车厂去洗车,回家合上眼时,往往已是凌晨l点多。在青岛时,工作悠闲的她,从未受过这样的苦,但为了生存,为了女儿,这一切,她都勇敢地承担了下来。
  命运此刻仿佛在有意和她作对。一次她在酒楼干活,被人不小心撞倒,到医院一查才发现是腰骨裂伤,同时还查出了隐伏多年的糖尿病!
  腰骨裂伤导致她无法工作。臧健和无可奈何地躺在床上,床前是两个哭泣的女儿。以后不能出去打工,靠什么维持生活?靠什么来养活两个女儿?她此刻才深深感受到了无助的滋味……
  香港劳工署获悉情况后告诉她,根据香港法律规定,在工作中受伤,可向老板提出经济赔偿。当她同那家酒楼老板交涉时,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酒楼老板一口咬定臧健和不是工伤,反诬她这个连广东话都听不懂的新移民想耍赖要钱。
  臧健和无奈之下,只能诉诸法律。经过劳工署和法院的裁决,臧健和胜诉,老板支付3万元赔偿费和4500元工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臧健和只收下了4500元的工资,却将3万元赔偿费退给了老板。律师对她的举动十分不解,而她解释说:“我打官司是要向社会讨一个公道和正义,而绝不是为了钱。”
  更有甚者,此后不久,她竟又拒绝了香港社会福利署给她的救济。20年后,她向记者解释:“当时我还年轻,有能力工作却吃救济,我觉得我辜负了我自己,孩子也会因是救济家庭而自卑,无法与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也许她的这种做法有点极端,但正是这种极端的独立和坚强才造就了她日后的成功。
  腰骨撞坏后,臧健和不能出去打工了,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在青岛家中常吃的北方水饺。于是,在1978年她购置了必要的工具,推起承载母女3人全部生活希望的小木车,在香港繁华的湾仔码头边摆起了水饺摊。
  买馅料,熬靓汤,在码头上边包边卖,臧健和每天天不亮就得起身,忙到晚上11点钟最后一班渡轮离去。两个女儿早上一块上学,下课后便换下校服到码头帮助妈妈洗碗、包水饺。虽说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没有人吆三喝四,但其中的甘苦,只有母女3人清楚。“冬天时,一双手冻得通红,海风一吹伤口就爆裂,但两个孩子很懂事,没有怨过一声。”臧健和后来回忆说。
  日子就在艰难中一天一天过着,值得欣慰的是臧健和的水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水饺销路日益看好,“湾仔码头臧姑娘水饺”的名声渐渐地传了开来,臧健和把自己的水饺叫做北京水饺,以表明这是地道的中国水饺。
  1978年,臧健和遇到了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湾仔码头进行改建时,臧健和想改变生意策略扩大经营,但那时她没有太多的资金开铺子,又觉得不抓住机会实在太可惜。刚巧香港特区政府要拆迁她居住的木屋,补偿了她3万多元钱。这笔资金对臧健和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使她有了扩大经营的条件。从此之后,她的水饺一路畅销,势不可挡。
  1991年,香港贸发局将她主理的北京水饺评为香港名牌产品,并邀请她在当年的国际美食博览会上向贵宾表演包水饺。“湾仔码头北京水饺”受到了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称它是一种具有国际流行口味的食品。臧健和也被誉为“水饺皇后”。
  她的水饺一步步得到市场认可,开始进入香港多家著名超市。在以后的不到10年间,她相继开办了3家水饺厂或前铺后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饺皇后”。
  臧健和的理想很远大,她要把事业发展得更加壮大,延续得更加久远,让中国的水饺向汉堡包一样普及到全世界。
  时至今日,臧健和的“湾仔码头北京水

[2]